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研究--以养济院、普济堂、恤无告堂为考察中心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的发展背景 | 第16-32页 |
第一节 恤老源流 | 第16-24页 |
一、缘起与发展 | 第16-19页 |
二、繁荣阶段 | 第19-24页 |
第二节 发展条件 | 第24-32页 |
一、儒佛道思想的影响 | 第24-26页 |
二、湖南经济的发展 | 第26-29页 |
三、统治者的重视与地方绅士的参与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的发展概况 | 第32-44页 |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初兴 | 第32-33页 |
一、战争中的停滞 | 第32-33页 |
二、战后的复建 | 第33页 |
第二节 雍正乾隆时期:高峰 | 第33-38页 |
一、养济院的新修与复建 | 第34页 |
二、普济堂的出现 | 第34-38页 |
第三节 嘉庆道光咸丰时期:低迷 | 第38-40页 |
一、废弃与重修 | 第38-39页 |
二、兵毁与重建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同治光绪宣统时期:复兴 | 第40-44页 |
一、养济院与普济堂的再发展 | 第40-42页 |
二、恤无告堂的出现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清代湖南恤老组织的运营管理 | 第44-66页 |
第一节 组织管理 | 第44-48页 |
一、省城普济堂 | 第45-46页 |
二、省城恤无告堂 | 第46-48页 |
第二节 老人管理 | 第48-55页 |
一、接收标准 | 第48-53页 |
二、日常生活 | 第53-55页 |
第三节 款物管理 | 第55-66页 |
一、款物来源 | 第56-61页 |
二、款物发放 | 第61-66页 |
第四章 清代湖南恤老事业的评价 | 第66-75页 |
第一节 积极影响 | 第66-70页 |
一、淳化社会风气 | 第66-68页 |
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 第68-70页 |
第二节 局限性 | 第70-75页 |
一、救济水平有限 | 第70-72页 |
二、贪腐现象时有发生 | 第72-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 | 第82-96页 |
后记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