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油田结垢问题研究 | 第9-13页 |
1.2.1 国内油田结垢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外油田结垢现状 | 第10-11页 |
1.2.3 油田结垢机理分析 | 第11-13页 |
1.3 常用阻垢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物理法 | 第13-14页 |
1.3.2 机械法 | 第14页 |
1.3.3 化学法 | 第14-15页 |
1.4 阻垢剂的阻垢机理 | 第15-17页 |
1.4.1 鳌合、增溶作用 | 第15-16页 |
1.4.2 分散作用 | 第16页 |
1.4.3 晶格畸变作用 | 第16页 |
1.4.4 溶限效应 | 第16页 |
1.4.5 双电层作用机理 | 第16页 |
1.4.6 静电斥力作用 | 第16-17页 |
1.4.7 再生-自解脱膜假说 | 第17页 |
1.5 阻垢剂的种类及发展 | 第17-20页 |
1.5.1 天然聚合物阻垢剂 | 第17-18页 |
1.5.2 聚合物阻垢剂 | 第18页 |
1.5.3 共聚物阻垢剂 | 第18-19页 |
1.5.4 阻垢剂的发展方向 | 第19-20页 |
1.6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1-43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1-22页 |
2.1.1 主要药品 | 第21-22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2 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2-41页 |
2.2.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2-24页 |
2.2.2 共聚物的合成及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2.2.3 共聚物的表征 | 第25-27页 |
2.2.4 AA/MA/AMPS合成工艺研究 | 第27-33页 |
2.2.5 AA/MA/AMPS/SSS合成工艺研究 | 第33-40页 |
2.2.6 共聚物的表征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阻垢性能研究 | 第43-59页 |
3.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43-44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1.2 实验药品 | 第43-44页 |
3.2 阻垢性能研究与阻垢机理探讨 | 第44-46页 |
3.2.1 共聚物阻垢性能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3.2.2 阻垢机理探讨方法 | 第45-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3.3.1 阻垢剂用量对碳酸钙阻垢能力测定 | 第46页 |
3.3.2 阻垢剂在不同Ca2+浓度时的防垢能力 | 第46-47页 |
3.3.3 时间对阻垢剂防垢效果影响 | 第47-48页 |
3.3.4 温度对阻垢剂阻垢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5 阻垢剂与其他已工业化防垢剂性能对比 | 第49-51页 |
3.3.6 防垢剂对硫酸钙阻垢能力评价 | 第51-52页 |
3.3.7 防垢剂对分散氧化铁能力评价 | 第52-53页 |
3.3.8 电导率的测定 | 第53-54页 |
3.3.9 Zeta电位测定 | 第54-55页 |
3.3.10 X-射线分析法 | 第55-56页 |
3.3.11 晶体形态扫描电镜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1 碳酸钙阻垢剂评价方法 | 第66-68页 |
附录 2 硫酸钙阻垢剂评价方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