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7页 |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 第17-18页 |
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8-19页 |
2.4 农业的一体化理论 | 第19-20页 |
2.4.1 农业一体化概念 | 第19页 |
2.4.2 农业一体化主要形式 | 第19-20页 |
2.5 订单农业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22-28页 |
3.1 数量快速增长,整体实力逐步增强 | 第22-24页 |
3.1.1 数量快速增长,出资总额不断增加 | 第22-23页 |
3.1.2 生产经营范围不断拓宽 | 第23-24页 |
3.1.3 发展逐渐多元化与规范化 | 第24页 |
3.2 区域性发展特征明显 | 第24-25页 |
3.3 内部治理与产销模式不断完善 | 第25-26页 |
3.4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合作社服务区域不断拓展 | 第26-27页 |
3.5 服务带动农户能力不断增强,经营成效显著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河南省相关案例分析 | 第28-37页 |
4.1 开封兰考模式 | 第28-33页 |
4.1.1 合作社发展特点 | 第28-30页 |
4.1.2 合作社经营模式较具创新性 | 第30-31页 |
4.1.3 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31-33页 |
4.2 焦作武涉县养殖合作社模式 | 第33-37页 |
4.2.1 合作社发展特点 | 第33-34页 |
4.2.2 合作社经营模式较具创新性 | 第34-35页 |
4.2.3 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37-46页 |
5.1 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5.1.1 管理制度不规范,服务层级较低 | 第37-38页 |
5.1.2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利润分配形式不合理 | 第38-39页 |
5.1.3 营销模式落后,拓展市场能力欠缺 | 第39页 |
5.1.4 资金短缺,缺少融资途径 | 第39-40页 |
5.1.5 “纵向一体化”发育不足,缺少自己的品牌 | 第40页 |
5.1.6 村庄空心化严重,人才缺乏 | 第40-41页 |
5.2 创新发展模式的建议 | 第41-46页 |
5.2.1 组建合作联社,强化抱团发展机制 | 第41-42页 |
5.2.2 完善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 第42页 |
5.2.3 开展金融创新,建立与农信社、供销社联动机制 | 第42-43页 |
5.2.4 延伸产业链链条,产供销有机联合,加强品牌建设 | 第43-44页 |
5.2.5 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订单农业 | 第44页 |
5.2.6 培养新型农民,创办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