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具有真实感的人脸口型动画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应用领域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意义第12-13页
        1.1.2 研究应用领域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虚拟人脸部建模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人脸动画驱动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音素间协调发音建模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9-20页
        1.3.1 研究目标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课题总体框架设计第20页
    1.5 本文组织结构第20-22页
第2章 真实感人脸模型的建立第22-32页
    2.1 人脸解剖学结构分析第22-26页
        2.1.1 人脸解剖学结构第22-24页
        2.1.2 标准Candide-3人脸参数模型第24-26页
    2.2 嘴部细节模型的构建第26-29页
        2.2.1 标准Candide-3唇部特征点分布第26-27页
        2.2.2 唇部特征点的增加与网格调整第27-28页
        2.2.3 特征点的深度信息提取第28-29页
    2.3 真实感人脸模型的构建第29-31页
        2.3.1 眼部特征点与索引调整第29页
        2.3.2 完整人脸模型建立第29-30页
        2.3.3 真实感人脸的构建与纹理贴图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虚拟人嘴部的运动控制第32-39页
    3.1 嘴部肌肉的运动分析第32-34页
        3.1.1 嘴部肌肉的分布第32-33页
        3.1.2 嘴部子运动分类与相关性分析第33-34页
        3.1.3 嘴部口型的合成第34页
    3.2 嘴部的子运动控制模型第34-38页
        3.2.1 唇部肌肉运动控制模型第34-37页
        3.2.2 下颌骨开闭运动控制模型第37-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口型参数化与视觉权重函数第39-52页
    4.1 基础口型分类与参数化第40-43页
        4.1.1 基础口型的分类第40-43页
        4.1.2 基础口型的参数化第43页
    4.2 中文协同发音现象分析第43-47页
        4.2.1 汉语音节构成类型与特点第44-45页
        4.2.2 音素的影响等级与受影响等级第45-46页
        4.2.3 音素间协同发音现象第46-47页
    4.3 音素间视觉权重函数第47-51页
        4.3.1 辅音-元音音素视觉权重函数第47-49页
        4.3.2 元音-元音音素视觉权重函数第49-50页
        4.3.3 关键帧的合成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实验结果与效果评估第52-63页
    5.1 系统总体设计第52-54页
        5.1.1 系统总体框图第52-53页
        5.1.2 系统界面设计第53页
        5.1.3 语音合成与口型动画匹配第53-54页
    5.2 嘴部运动控制结果与分析第54-57页
        5.2.1 下颌骨旋转模型第55页
        5.2.2 唇部运动控制模型第55-57页
    5.3 口型合成的实验效果与分析第57-61页
        5.3.1 视觉权重函数的实验结果分析第57-59页
        5.3.2 真实人脸口型动画的客观评价第59-61页
    5.4 真实人脸表情的合成第61页
        5.4.1 合成个性化人脸表情的效果第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adoop容错调度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字图像修复的版权标识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