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生平与思想 | 第12页 |
2、诗学思想 | 第12-14页 |
3、汉魏六朝诗论 | 第14-15页 |
4、唐诗评论 | 第15-16页 |
5、杜诗评论 | 第16页 |
二、意义与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论杜诗正变 | 第18-28页 |
一、总体评判:杜诗为“正” | 第19-23页 |
1、肯定杜诗为正体 | 第19-20页 |
2、与元和诗比较,更能见出杜诗的正体特质 | 第20-23页 |
二、指出杜诗的变体特征,肯定杜诗变体的价值 | 第23-28页 |
1、七言律:“变胜于正” | 第23-26页 |
2、五言律:暇瑜不掩 | 第26-27页 |
3、七言绝:《竹枝》先倡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杜诗与盛唐诗比较 | 第28-38页 |
一、律诗 | 第28-35页 |
1、创作特征之比较:“惟在兴趣”与“以意为主” | 第29-31页 |
2、审美境界之比较:“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 | 第31-33页 |
3、艺术渊源之比较:《风》与《雅》 | 第33-34页 |
4、总体成就之比较:同为“入圣”,与盛唐诸公“各自为胜,未可以优劣论” | 第34-35页 |
二、古诗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李杜比较 | 第38-45页 |
一、李主兴,杜主意 | 第38-39页 |
二、“极才人之致”与“尽作者之能” | 第39-42页 |
三、“豪放”与“沉着” | 第42页 |
四、艺术渊源:“集大成”与“以独造为宗”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杜诗与宋诗之关系 | 第45-51页 |
一、正变之辨 | 第45页 |
二、杜诗变体已开宋人门户 | 第45-46页 |
三、宋人学杜不类 | 第46-48页 |
四、宋人有意学杜诗瑕疵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