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30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4-17页 |
2.1.1 交通位置 | 第14页 |
2.1.2 气象水文 | 第14-16页 |
2.1.3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5页 |
2.2.1 地层岩性 | 第17-21页 |
2.2.2 地质构造 | 第21-25页 |
2.2.3 岩浆岩 | 第25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8页 |
2.3.1 基本特征 | 第25页 |
2.3.2 地下水类型 | 第25-27页 |
2.3.3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 | 第27-28页 |
2.3.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28页 |
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第28-30页 |
2.4.1 新构造运动特征 | 第28-29页 |
2.4.2 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30-38页 |
3.1 滑坡的基本特征 | 第30-35页 |
3.1.1 古滑坡的判别 | 第30页 |
3.1.2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3.1.3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 第31页 |
3.1.4 滑坡的分类 | 第31-35页 |
3.2 滑坡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3.2.1 内在因素 | 第35页 |
3.2.2 激发因素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38-52页 |
4.1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38-45页 |
4.1.1 非严格条分法 | 第38-39页 |
4.1.2 严格条分法 | 第39页 |
4.1.3 定量分析 | 第39-45页 |
4.2 滑坡数值模拟分析 | 第45-51页 |
4.2.1 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4.2.2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5-46页 |
4.2.3 滑坡的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4.2.4 传递系数法和FLAC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 第52-60页 |
5.1 滑坡防治的原则 | 第52页 |
5.2 治理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 第52-53页 |
5.3 滑坡的治理方案研究 | 第53-58页 |
5.3.1 方案一:削坡 | 第54-57页 |
5.3.2 方案二:普通抗滑桩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论文存在的问题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