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4-2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工矿城市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2.1 国外工矿城市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2 国内工矿城市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3 绿洲工矿城市扩展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1.4.1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7-32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8-30页 |
2.1.1 地质地貌 | 第28页 |
2.1.2 气候 | 第28-29页 |
2.1.3 水文 | 第29-30页 |
2.1.4 土壤 | 第30页 |
2.1.5 植被 | 第30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0-32页 |
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32-35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3.1.1 遥感数据 | 第32页 |
3.1.2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 第32-33页 |
3.1.3 辅助数据 | 第33页 |
3.2 遥感影像处理 | 第33-35页 |
3.2.1 遥感影像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 第33页 |
3.2.2 遥感影像增强处理及裁剪 | 第33-34页 |
3.2.3 遥感影像解译与提取 | 第34-35页 |
4 中国绿洲工矿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35-43页 |
4.1 中国绿洲工矿城市扩展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第35-38页 |
4.2 中国绿洲工矿城市扩展的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 第38-43页 |
5 中国绿洲工矿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分析 | 第43-62页 |
5.1 地质地貌因素 | 第43-44页 |
5.2 资源禀赋及城市职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5.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转移的影响 | 第46-52页 |
5.4 社会经济因素 | 第52-58页 |
5.4.1 经济发展的差异 | 第52-54页 |
5.4.2 社会经济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54-58页 |
5.5 交通因素 | 第58-59页 |
5.6 制度政策与城市规划的影响 | 第59-62页 |
6 中国绿洲工矿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62-67页 |
6.1 中国绿洲工矿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62-64页 |
6.1.1 城市化率过高,与发展水平不匹配 | 第62页 |
6.1.2 建设用地扩展速度过快,草地被挤占现象严重 | 第62页 |
6.1.3 主导产业优势弱化,资源枯竭制约经济发展 | 第62-63页 |
6.1.4 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城市“转型”受阻 | 第63页 |
6.1.5 城市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草地退化严重 | 第63-64页 |
6.2 中国绿洲工矿城市合理发展的对策 | 第64-67页 |
6.2.1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提高城市化质量 | 第64页 |
6.2.2 合理规划土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 第64-65页 |
6.2.3 适时进行产业的优势转换,培育替代产业 | 第65页 |
6.2.4 加快“转型”步伐,强化城市职能 | 第65-66页 |
6.2.5 保护草地、耕地,发挥绿洲生态效应 | 第66-6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7.1 结论 | 第67-68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