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9页 |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外常用烟道气脱碳方法简介 | 第16-18页 |
·化学吸收法 | 第16-17页 |
·物理吸收法 | 第17页 |
·干法分离CO_2 | 第17-18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第18-19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8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页 |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36页 |
·二氧化碳的来源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 第19-21页 |
·二氧化碳的来源特性 | 第19页 |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 第19-21页 |
·二氧化碳的控制技术 | 第21-28页 |
·物理性处理二氧化碳技术 | 第22-23页 |
·化学性处理二氧化碳技术 | 第23-27页 |
·生物性处理二氧化碳技术 | 第27-28页 |
·后续处置与再利用 | 第28-29页 |
·利用alkanes还原二氧化碳 | 第28页 |
·甲烷与二氧化碳的氧化合成 | 第28页 |
·二氧化碳聚合物 | 第28页 |
·碳酸二甲酯 | 第28-29页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第29-31页 |
·作为惰性气体使用 | 第29页 |
·作为致冷剂 | 第29页 |
·作为压力源 | 第29-30页 |
·作为化学试剂 | 第30页 |
·在生物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30页 |
·作为农业生长增产剂 | 第30页 |
·杀死粮食害虫 | 第30页 |
·在化学工业方面的用途 | 第30页 |
·在油田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醇胺法脱碳工艺简介 | 第31-36页 |
·MEA法 | 第31-32页 |
·DEA法 | 第32页 |
·DIPA法(Adip法) | 第32页 |
·砜胺法 | 第32页 |
·MDEA法 | 第32-33页 |
·醇胺法吸收二氧化碳机理 | 第33-34页 |
·改良MEA法工艺路线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础实验研究 | 第36-64页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实验药品 | 第36-37页 |
·实验流程 | 第37-39页 |
·实验流程图 | 第37-38页 |
·吸收试验分析测定方法 | 第38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 | 第39-64页 |
·MEA基础实验研究 | 第41-44页 |
·MEA、DEA、TEA之间比较实验 | 第44-49页 |
·DETA、TETA与MEA、DEA、TEA比较实验 | 第49-54页 |
·PZ基础实验研究 | 第54-58页 |
·MDEA、AMP基础实验研究 | 第58-64页 |
第四章 二元复合胺体系实验研究 | 第64-89页 |
·MEA-MDEA复配溶液实验研究 | 第64-69页 |
·吸收实验研究 | 第64-66页 |
·再生实验研究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MEA-AMP复配溶液实验研究 | 第69-74页 |
·吸收实验研究 | 第69-72页 |
·再生实验研究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页 |
·MEA-DETA复配溶液实验研究 | 第74-79页 |
·吸收实验研究 | 第74-78页 |
·MEA-DETA再生实验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页 |
·MEA-TETA实验 | 第79-84页 |
·吸收实验研究 | 第79-83页 |
·再生实验研究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页 |
·二元复合胺溶液的比较筛选 | 第84-89页 |
·吸收实验的比较筛选 | 第84-85页 |
·再生实验的比较筛选 | 第85-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二元复合胺体系交互作用计算 | 第89-98页 |
·二元复合胺吸收CO_2 机理和模型 | 第89-93页 |
·二元复合胺水溶液吸收CO_2 的反应 | 第89-90页 |
·交互作用吸收模型 | 第90-91页 |
·模型参数计算公式 | 第91-93页 |
·复合胺增强因子计算 | 第93-95页 |
·交互作用系数β的计算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三元复合胺溶液的初步实验研究 | 第98-107页 |
·MEA-MDEA-DETA三元体系的吸收实验 | 第98-101页 |
·MEA-MDEA-TETA三元体系的吸收实验 | 第101-104页 |
·MEA-MDEA-DETA(或TETA)三元体系的再生实验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07-109页 |
1. 结论 | 第107-108页 |
2. 烟道气回收CO_2 技术进一步实验研究相关建议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