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组织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借助汉-越双语词对齐语料构建越南语依存树库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汉越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 第18-19页 |
2.3 汉语—越南语词对齐 | 第19-20页 |
2.4 汉语的依存分析 | 第20-22页 |
2.5 汉语到越南语句法树的映射 | 第22-24页 |
2.6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2.6.1 实验数据 | 第24页 |
2.6.2 评价方法 | 第24页 |
2.6.3 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MST算法和改进Nivre算法相结合越南语依存关系解析 | 第28-36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基于协同训练的越南语依存树库建设 | 第28-32页 |
3.2.1 依存关系标记 | 第28-29页 |
3.2.2 特征选取 | 第29-30页 |
3.2.3 基于协同训练的越南语依存树库建模 | 第30-32页 |
3.2.3.1 基于改进的Nivre算法的依存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3.2.3.2 基于MST算法的依存分析方法 | 第31页 |
3.2.3.3 融合MST算法和改进的Nivre算法的协同训练 | 第31-32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4页 |
3.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越南语依存树库错误的自动检测与分析 | 第36-48页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4.2 短语功能的可推导性 | 第37页 |
4.3 依存句法体系 | 第37-38页 |
4.4 短语功能推导错误检测 | 第38-40页 |
4.4.1 推导规则集的建立 | 第38-39页 |
4.4.2 错误自动检测 | 第39-40页 |
4.5 实验及分析 | 第40-46页 |
4.5.1 实验结果 | 第40页 |
4.5.2 分词错误 | 第40-41页 |
4.5.2.1 交叉歧义 | 第41页 |
4.3.2.2 姓名处理不当 | 第41页 |
4.5.3 词性与句法角色标记不符 | 第41-44页 |
4.5.3.1 时间词与句法角色不符 | 第42页 |
4.5.3.2 动词与句法角色不符 | 第42-43页 |
4.5.3.3 形容词与句法角色不符 | 第43页 |
4.5.3.4 介词与句法角色不符 | 第43页 |
4.5.3.5 成语、简称、习用语处理不当 | 第43-44页 |
4.5.4 词性正确,错标句法角色 | 第44-46页 |
4.5.4.1 动宾结构错标为介宾结构 | 第44页 |
4.5.4.2 数词修饰动词错标为数字 | 第44-45页 |
4.5.4.3 连词句法角色错标为状语 | 第45页 |
4.5.4.4 数量补语(QUC)错标 | 第45页 |
4.5.4.5 状中结构与述宾结构混淆 | 第45页 |
4.5.4.6 小结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结合MST算法和改进的Nivre算法的原型系统 | 第48-50页 |
5.1 系统开发背景 | 第48页 |
5.2 系统开发所需资源 | 第48页 |
5.2.1 基础开源工具 | 第48页 |
5.2.2 语料 | 第48页 |
5.3 系统 | 第48-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0-52页 |
6.1 总结 | 第50-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2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 第62-64页 |
附录C 申请软件的著作权 | 第64-66页 |
附录D 申请发明专利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