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6页 |
第一部分 白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大动脉炎的关联研究 | 第6-38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21页 |
结果 | 第21-27页 |
讨论 | 第27-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8页 |
第二部分 白介素6、G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主动脉夹层中研究的意义 | 第38-66页 |
中文摘要 | 第38-40页 |
英文摘要 | 第40-42页 |
前言 | 第42-44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44-51页 |
结果 | 第51-55页 |
讨论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第三部分 D二聚体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短期死亡风险的价值 | 第66-91页 |
中文摘要 | 第66-68页 |
英文摘要 | 第68-70页 |
前言 | 第70-71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71-75页 |
结果 | 第75-80页 |
讨论 | 第80-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文献综述1 | 第91-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文献综述2 | 第10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个人简历 | 第129-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