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5-32页 |
(一)菌株培养 | 第15页 |
(二)SDH2基因敲除菌的构建与鉴定 | 第15-17页 |
(三)倍增时间实验 | 第17-18页 |
(四)利用线虫模型考察致病力 | 第18-20页 |
(五)利用小鼠模型考察致病力 | 第20-22页 |
(六)固体菌丝实验 | 第22-23页 |
(七)碳源利用实验 | 第23-24页 |
(八)胞内乙醇含量检测及外加乙醇后固体菌丝实验 | 第24-26页 |
(九) 外加ETC和TCA循环抑制剂后线虫感染实验及固体菌丝实验 | 第26-27页 |
(十)线粒体功能检测 | 第27-29页 |
(十一)外加氧化性物质或还原性物质,或低氧条件下固体菌丝形成实验 | 第29-32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32-55页 |
(一)SDH2基因敲除构建及鉴定 | 第32页 |
(二)SDH2基因敲除后不影响白念珠菌生长 | 第32-33页 |
(三)SDH2基因敲除菌在线虫模型上致病力下降 | 第33-34页 |
(四)SDH2基因敲除菌在小鼠系统感染模型上致病力下降 | 第34-36页 |
(五)SDH2基因敲除菌固体菌丝形成能力缺陷 | 第36-38页 |
(六)SDH2基因敲除菌利用非发酵碳源障碍 | 第38-39页 |
(七) SDH2敲除菌胞内乙醇累积但乙醇含量与菌丝形成无明确相关性 | 第39-43页 |
(八) ETC功能受损导致白念珠菌致病力和菌丝形成能力降低,而TCA循环受损则无此现象 | 第43-48页 |
(九) SDH2敲除菌胞内ROS产生增多,ATP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未见明显异常 | 第48-50页 |
(十) 外加氧化剂能够抑制白念珠菌菌丝,外加还原剂使SDH2基因敲除菌菌丝形成恢复正常 | 第50-55页 |
三、讨论 | 第55-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综述 白色念珠菌的高适应性与代谢 | 第64-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