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1.3.1 接发球技术 | 第9-10页 |
1.3.2 发球落点及落点区域 | 第10-11页 |
1.4 落点区域的划分 | 第11-12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5.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5.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2.2.2 观察法 | 第16-18页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18-19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9-38页 |
3.1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使用情况统计与分析 | 第19-20页 |
3.1.1 各项技术使用次数统计 | 第19-20页 |
3.1.2 各项技术的使用率分析 | 第20页 |
3.2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0-25页 |
3.2.1 比赛中对手发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1-22页 |
3.2.2 侧拧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2页 |
3.2.3 摆短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2-23页 |
3.2.4 劈长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3-24页 |
3.2.5 抢拉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3.2.6 挑打技术接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4-25页 |
3.3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5-30页 |
3.3.1 侧拧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5-26页 |
3.3.2 摆短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6-27页 |
3.3.3 劈长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7-28页 |
3.3.4 抢拉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8-29页 |
3.3.5 挑打技术回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 第29-30页 |
3.4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 第30-34页 |
3.4.1 侧拧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3.4.2 摆短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 第31页 |
3.4.3 劈长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3.4.4 抢拉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3.4.5 挑打技术对第四板衔接的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3.5 张继科各项接发球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 第34-38页 |
3.5.1 侧拧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 第34-35页 |
3.5.2 摆短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 第35-36页 |
3.5.3 劈长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 第36页 |
3.5.4 抢拉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3.5.5 挑打技术得失分统计与分析 | 第37-38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8-40页 |
4.1 结论 | 第38页 |
4.2 建议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