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动力学论文

南海北部环流和陆架陷波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s第7-9页
0 前言第14-29页
    0.1 引言第14-15页
    0.2 背景介绍第15-26页
        0.2.1 南海北部陆架海环流基本特征第15-16页
        0.2.2 研究现状第16-26页
    0.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第26-29页
1 北部湾环流的观测和模型研究第29-63页
    1.1 前言第29-30页
    1.2 北部湾潮汐特征第30-31页
    1.3 观测数据和模型第31-33页
        1.3.1 海流和风观测数据第31-32页
        1.3.2 数值模型第32-33页
    1.4 海流观测结果第33-36页
        1.4.1 正压潮和内潮结构第33-35页
        1.4.2 低频流第35-36页
    1.5 北部湾夏季环流机制研究第36-41页
        1.5.1 模型和观测对比验证第36-39页
        1.5.2 基于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夏季环流动力机制第39-41页
    1.6 本章小结第41-63页
2 粤西沿岸流-琼州海峡流-北部湾环流系统的动力机制和相互关系第63-124页
    2.1 前言第63-64页
    2.2 本章节研究内容和结构第64页
    2.3 数值模型第64-65页
    2.4 模型验证第65-68页
    2.5 南海北部陆架海沿岸流基本特征及机制研究第68-77页
    2.6 琼州海峡西向流的特征与影响机制第77-79页
    2.7 粤西西南向沿岸流对琼州海峡西向流的影响第79-82页
    2.8 琼州海峡东部气旋涡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第82-86页
    2.9 粤西沿岸流和琼州海峡流对北部湾环流的影响第86-87页
    2.10 本章小结第87-124页
3 南海北部冬季逆风流第124-153页
    3.1 前言第124页
    3.2 数据介绍第124-125页
    3.3 数值模型第125-126页
    3.4 模型结果验证第126-128页
    3.5 东北季风松弛期间南海北部陆架上东北向逆风流特征第128-129页
    3.6 东北季风松弛期间东北向逆风流的机制研究第129-132页
    3.7 西南向陆坡流和沿岸流对东北向逆风流的影响第132页
    3.8 模型的sigma坐标误差对陆架坡折带处东北向逆风流模拟的影响第132-135页
    3.9 本章小结第135-153页
4 南海北部沿岸台风引起的陆架陷波的初步研究:波动的生成、传播和衰减第153-176页
    4.1 前言第153-154页
    4.2 数值模式第154-156页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讨论第156-159页
        4.3.1 榴莲台风第156页
        4.3.2 尤特台风第156-157页
        4.3.3 玉兔台风第157-158页
        4.3.4 台风影响下的沿岸水位变化第158-159页
    4.4 计算结果验证第159-160页
        4.4.1 香港站水位的验证第159页
        4.4.2 粤西锚系浮标海流资料的验证第159-160页
    4.5 本章小结第160-176页
5 南海北部陆架陷波的基本特征第176-213页
    5.1 前言第176页
    5.2 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第176-178页
        5.2.1 观测数据第176-177页
        5.2.2 数值模型第177-178页
    5.3 观测水位时间序列的分析第178-182页
        5.3.1 水位波动变化第178-179页
        5.3.2 台风和寒潮大风引起的水位变化第179-182页
        5.3.3 小结第182页
    5.4 陆架陷波结构和传播的模型研究第182-188页
        5.4.1 台风季节内数值试验第182-184页
        5.4.2 冬季月份数值试验第184-186页
        5.4.3 自由陆架陷波响应第186-187页
        5.4.4 陆架陷波垂向结构第187-188页
    5.5 陆架陷波对局地风和地形的敏感性试验第188-190页
        5.5.1 局地风场强迫敏感试验第188-189页
        5.5.2 地形敏感试验第189-190页
    5.6 本章小结第190-213页
6 结论和展望第213-218页
    6.1 全文总结第213-21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215-216页
    6.3 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第216-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30页
致谢第230-231页
个人简介第231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31页

论文共2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辐射阻尼的Spar平台涡激运动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