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保护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传统村落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3 综合评述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数据来源 | 第19-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4页 |
2.1.1 地理区位 | 第22页 |
2.1.2 自然环境状况 | 第22-23页 |
2.1.3 人文条件状况 | 第23页 |
2.1.4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3-24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2.1 聚落 | 第24页 |
2.2.2 传统村落 | 第24-25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3.1 聚落地理学理论 | 第25页 |
2.3.2 人地关系理论 | 第25-26页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3 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 第27-35页 |
3.1 传统村落现状概况 | 第27-29页 |
3.2 空间分布类型 | 第29-30页 |
3.3 空间分布密度 | 第30-31页 |
3.4 空间分布均衡性 | 第31-34页 |
3.4.1 区域分布均衡程度 | 第31-32页 |
3.4.2 市域分布集中程度 | 第32-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6页 |
4.1 自然因素 | 第35-39页 |
4.1.1 海拔 | 第35-37页 |
4.1.2 坡度 | 第37页 |
4.1.3 地形起伏度 | 第37-38页 |
4.1.4 河流 | 第38-39页 |
4.2 人文因素 | 第39-44页 |
4.2.1 社会经济 | 第39-41页 |
4.2.2 历史文化 | 第41-42页 |
4.2.3 交通因素 | 第42-43页 |
4.2.4 人口因素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 | 第46-56页 |
5.1 江西省传统村落类型划分 | 第46-51页 |
5.1.1 分类标准 | 第46页 |
5.1.2 基本类型 | 第46-48页 |
5.1.3 类型特征 | 第48-51页 |
5.2 江西省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 | 第51-55页 |
5.2.1 保护和发展的总体原则 | 第51-52页 |
5.2.2 保护和发展策略 | 第52-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创新点 | 第57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1 | 第64-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