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史论文

精英形成、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传统官员数据的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9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6-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6-17页
        二、研究意义第17-18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8-24页
        一、关于精英理论的文献第18-21页
        二、关于社会稳定的文献第21-24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4-27页
        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页
        二、论文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24-27页
    第四节 拟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第27-29页
        一、论文拟创新之处第27页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7-29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9-48页
    第一节 精英理论第29-37页
        一、精英与大众的概念第29-30页
        二、精英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0-33页
        三、精英流动理论第33-35页
        四、精英竞争理论第35-37页
    第二节 集体行动经济理论第37-44页
        一、公共物品理论第37-39页
        二、集体行动理论第39-42页
        三、集体行动与社会公平第42-44页
    第三节 社会冲突理论第44-48页
        一、社会冲突的涵义第44页
        二、社会冲突的分类第44-48页
第三章 历史证据第48-68页
    第一节 三朝政制形态第48-52页
        一、元朝的政制特点第48-49页
        二、明朝的政制特点第49-50页
        三、清朝的政制特点第50-52页
    第二节 三朝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第52-62页
        一、元朝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第52-56页
        二、明朝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第56-59页
        三、清朝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第59-62页
    第三节 三朝的社会流动第62-68页
        一、元朝的社会流动第62-65页
        二、明清的社会流动第65-68页
第四章 统计描述第68-77页
    第一节 数据库说明第68-73页
        一、数据库基本情况第68-69页
        二、各具体指标说明第69-73页
    第二节 官员选拔方式统计第73-75页
        一、政权性质与官员选拔方式第73-74页
        二、家族背景与官员选拔方式第74-75页
    第三节 社会流动性统计第75-77页
        一、家族背景与社会流动第75页
        二、种族政策与社会流动第75-77页
第五章 精英形成方式的分析第77-104页
    第一节 实证分析导言第77-78页
    第二节 官僚利益集团与制度选择第78-85页
        一、官僚利益集团的行为特征第78-79页
        二、官僚利益集团的自利手段第79-80页
        三、官僚利益集团与制度供给的非中性第80-81页
        四、官僚利益集团与制度停滞的模型第81-85页
    第三节 精英形成:基于MLOGIT模型的分析第85-91页
        一、MLOGIT模型简介第85-86页
        二、数据处理第86-87页
        三、控制变量第87页
        四、回归结果第87-91页
    第四节 精英形成:基于LOGIT模型的分析第91-96页
    第五节 公共品供给与精英形成第96-104页
        一、三朝的公共品供给:以水利为例第96-101页
        二、公共品供给与精英形成的实证分析第101-104页
第六章 精英形成与社会稳定第104-116页
    第一节 内战发生几率模型第104-111页
    第二节 精英形成与社会稳定:微观分析第111-114页
        一、回归方程第111-112页
        二、数据处理第112页
        三、逻辑机制与研究假定第112页
        四、回归结果第112-114页
    第三节 精英形成与社会稳定:分时期回归第114-116页
第七章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第116-124页
    第一节 三朝的经济发展状况第116-121页
        一、元朝的经济发展第116-117页
        二、明朝的经济发展第117-119页
        三、清朝的经济发展第119-121页
    第二节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第121-124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24-128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第124-125页
    第二节 历史镜鉴与启示第125-128页
附录第128-134页
    附录A:第七章引理2的证明过程第128-129页
    附录B:第五章表1完整结果第129-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144-146页
后记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期经济增长的趋势与动力研究: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证
下一篇:中部地区经济低碳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