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理论背景 | 第9-10页 |
1.1.2 实践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结构与内容 | 第13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13-14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5.2 难点 | 第13-14页 |
1.6 研究路线图 | 第14-15页 |
2 乡镇公务员现代化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人的现代化、乡镇公务员现代化研究 | 第15-20页 |
2.1.1 国外学者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1.2 国内学者关于人的现代化、乡镇公务员现代化的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2.2.1 乡镇公务员的界定 | 第20页 |
2.2.2 人的现代化的界定 | 第20页 |
2.2.3 乡镇公务员现代化的界定 | 第20-21页 |
3 乡镇公务员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21-27页 |
3.1 乡镇公务员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21-22页 |
3.2 乡镇公务员现代化的评价指标的阐述 | 第22-25页 |
3.2.1 乡镇公务员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 第22页 |
3.2.2 乡镇公务员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 第22-23页 |
3.2.3 乡镇公务员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 第23-24页 |
3.2.4 乡镇公务员科技素质的现代化 | 第24页 |
3.2.5 乡镇公务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 第24-25页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5页 |
3.4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 第25-27页 |
4 元氏县乡镇公务员现代化实证研究 | 第27-38页 |
4.1 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4.2 元氏县乡镇公务员现代化现状 | 第29-38页 |
4.2.1 思想观念 | 第29-31页 |
4.2.2 能力素质 | 第31-32页 |
4.2.3 行为方式 | 第32-34页 |
4.2.4 科技素质 | 第34-35页 |
4.2.5 生活方式 | 第35-37页 |
4.2.6 乡镇公务员现代化综合得分 | 第37-38页 |
5 乡镇公务员现代化问题分析 | 第38-43页 |
5.1 乡镇公务员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5.1.1 创新意识不足 | 第38页 |
5.1.2 信息素养不够 | 第38-39页 |
5.1.3 休闲方式异化 | 第39-40页 |
5.2 乡镇公务员现代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0-43页 |
5.2.1 传统行政文化因素 | 第40-41页 |
5.2.2 相关体制的不完善因素 | 第41-42页 |
5.2.3 乡镇公务员自身特殊性因素 | 第42-43页 |
6 提升乡镇公务员现代化水平的动力机制和路径 | 第43-49页 |
6.1 动力机制分析 | 第43页 |
6.2 提升乡镇公务员现代化水平的路径 | 第43-49页 |
6.2.1 提升乡镇公务员自身的现代性 | 第44-45页 |
6.2.2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 第45-47页 |
6.2.3 营造现代化的行政环境 | 第47-4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7.2 研究局限 | 第49-50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