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动态编辑的路网语义建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本文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3 主要贡献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组织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路网语义建模技术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2.1 场景路网建模技术 | 第13-18页 |
2.1.1 创建街道地图 | 第14-16页 |
2.1.2 建筑物建模 | 第16-18页 |
2.2 交通路网语义建模技术 | 第18-23页 |
第三章 支持动态编辑的路网语义建模方法 | 第23-31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3.1.1 贝塞尔曲线 | 第23-24页 |
3.1.2 符号网络 | 第24-25页 |
3.1.3 Frenet标架 | 第25页 |
3.2 路网语义建模 | 第25-31页 |
3.2.1 路网矢量数据语义建模 | 第26-29页 |
3.2.2 路网拓扑语义建模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支持动态编辑的路网语义数据生成 | 第31-39页 |
4.1 交叉路口车道线的自动生成 | 第31-33页 |
4.2 车道线的语义数据的生成 | 第33-36页 |
4.3 路网拓扑语义数据的生成 | 第36页 |
4.4 路口处交通相位自动生成 | 第36-39页 |
第五章 仿真实验分析及方法应用 | 第39-46页 |
5.1 仿真环境 | 第39-41页 |
5.2 路口车道线自动生成 | 第41-42页 |
5.3 路口信号灯自动生成 | 第42-43页 |
5.4 路网数据的动态可编辑性 | 第43-45页 |
5.5 方法应用 | 第45-46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附录2 Douglas-Peucker算法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