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1 水生动物交配模式与性选择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 水生动物的交配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1.2 水生动物的性选择研究 | 第14-16页 |
2 微卫星标记概述及其在性选择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5页 |
2.1 微卫星标记的简介 | 第16-17页 |
2.2 微卫星标记的特点 | 第17-18页 |
2.3 微卫星标记的分类 | 第18页 |
2.4 微卫星标记的生物学功能 | 第18-19页 |
2.5 微卫星标记的开发方法 | 第19-24页 |
2.6 微卫星在交配模式和性选择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3 脉红螺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3.1 脉红螺分类地位、分布和外部形态 | 第25-26页 |
3.2 脉红螺的生态习性 | 第26页 |
3.3 脉红螺繁殖生物学 | 第26-27页 |
3.4 脉红螺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脉红螺微卫星标记开发 | 第29-45页 |
0 引言 | 第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1.2 样品处理 | 第29页 |
1.3 DNA提取 | 第29-30页 |
1.4 测定DNA浓度和检测DNA质量 | 第30-31页 |
1.5 454测序实验流程 | 第31-33页 |
1.6 微卫星筛选和引物设计 | 第33页 |
1.7 引物筛选 | 第33页 |
1.8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位点多态性 | 第33-35页 |
2 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 第35-3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6-44页 |
3.1 454高通量测序样品的准备 | 第36页 |
3.2 测序所获序列信息 | 第36-37页 |
3.3 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 第37-44页 |
4 讨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脉红螺交配模式和性选择研究 | 第45-61页 |
第一节 脉红螺亲本形态以及交配前交配模式和性选择研究 | 第45-53页 |
0 引言 | 第4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1.1 材料 | 第46页 |
1.2 方法 | 第46-47页 |
2 结果 | 第47-51页 |
2.1 形态参数的相关性及线性相关方程 | 第47-48页 |
2.2 性别二态性 | 第48页 |
2.3 交配模式 | 第48-50页 |
2.4 交配前性选择标准 | 第50-51页 |
3 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二节 交配后性选择研究 | 第53-61页 |
0 引言 | 第5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6页 |
1.1 亲本和卵袋培育 | 第53页 |
1.2 取样 | 第53-54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56页 |
2 结果 | 第56-59页 |
2.1 微卫星在父权鉴定模拟的检测结果 | 第56页 |
2.2 父权比例分析 | 第56-58页 |
2.3 父权比例与父本交配顺序的关联性分析 | 第58-59页 |
2.4 父权比例与父本的6个形态参数的关联性分析 | 第59页 |
3 讨论 | 第59-60页 |
4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