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中日钓鱼岛争端与琉球问题 | 第15-26页 |
第一节 中日钓鱼岛争端概况 | 第15-20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15页 |
二、钓鱼岛问题由来 | 第15-16页 |
三、各方立场与相关依据 | 第16-20页 |
第二节 琉球问题 | 第20-25页 |
一、古琉球为中国藩属国 | 第21-22页 |
二、日本吞并琉球 | 第22-23页 |
三、琉球地位争议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历史视域下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 第26-88页 |
第一节 中美同盟时期的中日钓鱼岛问题 | 第26-37页 |
一、开罗会议决定将日本逐出琉球 | 第28-31页 |
二、波茨坦会议明确日本主权不包括琉球群岛 | 第31-34页 |
三、“第667号令”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 | 第34页 |
四、美国以对日占领盟军名义军事占领日本 | 第34-36页 |
五、中美同盟时期美国的角色作用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冷战背景下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 第37-73页 |
一、美国通过旧金山和会单独托管琉球 | 第37-51页 |
二、美日同盟关系下的琉球群岛问题 | 第51-64页 |
三、中美日关系发展与钓鱼岛问题 | 第64-73页 |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 第73-87页 |
一、中美竞合关系中的中日钓鱼岛争端 | 第74-79页 |
二、美国“重返亚太”后的中日钓鱼岛争端 | 第79-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三章 国际法视域下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 第88-102页 |
第一节 《旧金山和约》中的美国因素 | 第88-91页 |
一、美国单独对日媾和违反了同盟国家不得单独与敌国媾和的精神 | 第88-89页 |
二、美国无视对日和约程序规定违反所承担的国际义务 | 第89页 |
三、美国单独托管琉球群岛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 | 第89-90页 |
四、《旧金山和约》对中国没有法律效力 | 第90-91页 |
第二节 “第27号令”与《返还冲绳协定》中的美国因素 | 第91-93页 |
一、美国发布的“第27号令”不具备法律效力 | 第91-92页 |
二、美国将琉球归还日本违反联合国托管制度规定 | 第92-93页 |
第三节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中的美国因素 | 第93-95页 |
一、美日安保体制的转型发展 | 第93-94页 |
二、美日安保条约在国际法上并不适用于钓鱼岛 | 第94-95页 |
三、对美日安保体制的应对 | 第95页 |
第四节 美国国际条约因素的估价与应对 | 第95-101页 |
一、对美国国际条约因素的估价 | 第95-97页 |
二、美国国际条约因素的应对 | 第97-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四章 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应对策略 | 第102-112页 |
一、增强互信改善中日国民感情 | 第102-105页 |
二、面向世界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 第105-107页 |
三、经营周边打造命运共同体 | 第107-109页 |
四、强军备战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 第109-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结束语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