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无线传感网络中位置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5-17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 | 第16页 |
2.1.3 传统网络与WSN比较 | 第16-17页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 第17-18页 |
2.2.1 定位技术概述 | 第17页 |
2.2.2 基于GPS定位 | 第17-18页 |
2.2.3 基于Ad Hoc定位 | 第18页 |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位置隐私威胁 | 第18-21页 |
2.3.1 内部攻击 | 第18-20页 |
2.3.2 外部攻击 | 第20-21页 |
2.3.3 服务器攻击 | 第21页 |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位置隐私保护机制 | 第21-23页 |
2.4.1 源节点位置隐私保护 | 第21-22页 |
2.4.2 汇聚节点位置隐私保护 | 第22页 |
2.4.3 查询位置隐私保护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位置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 第24-35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位置隐私保护概述 | 第24-29页 |
3.2.1 位置服务(LBS)概念 | 第24-25页 |
3.2.2 位置服务应用领域 | 第25页 |
3.2.3 位置隐私概念 | 第25-26页 |
3.2.4 位置隐私保护体系结构 | 第26-27页 |
3.2.5 位置隐私保护研究方向 | 第27-28页 |
3.2.6 位置隐私存在的攻击 | 第28-29页 |
3.3 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 第29-34页 |
3.3.1 假名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 第29-30页 |
3.3.2 假地址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 第30页 |
3.3.3 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 第30-34页 |
3.3.3.1 间隔匿名(interval cloak)方法 | 第31-32页 |
3.3.3.2 Casper匿名方法 | 第32页 |
3.3.3.3 Hilbert匿名方法 | 第32-33页 |
3.3.3.4 P2P架构匿名方法 | 第33-34页 |
3.4 位置隐私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4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空间的隐私保护改进方法 | 第35-44页 |
4.1 引言 | 第35-36页 |
4.2 PRIVACYGRID框架空间匿名算法 | 第36-39页 |
4.2.1 LBS系统结构 | 第36-37页 |
4.2.1.1 认证服务器 | 第36-37页 |
4.2.1.2 匿名器 | 第37页 |
4.2.1.3 查询处理器 | 第37页 |
4.2.2 LBS查询模型 | 第37-38页 |
4.2.3 Bottom-Up grid算法描述 | 第38-39页 |
4.3 改进方法 | 第39-41页 |
4.3.1 方法描述 | 第39-40页 |
4.3.2 算法伪代码 | 第40-41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基于两种网格划分空间隐私保护选择机制研究 | 第44-54页 |
5.1 引言 | 第44-45页 |
5.2 位置服务层次结构 | 第45-46页 |
5.3 网格划分空间的位置匿名算法 | 第46-47页 |
5.3.1 数据结构定义 | 第46-47页 |
5.3.2 Top-Down grid算法描述 | 第47页 |
5.4 两种隐私保护选择机制 | 第47-51页 |
5.4.1 迭代次数计算 | 第48-49页 |
5.4.2 网格数计算 | 第49-51页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5.6 本章总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总结 | 第54页 |
6.2 不足之处和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