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离子液体的概述 | 第16-19页 |
1.2.1 离子液体的性质 | 第16页 |
1.2.2 离子液体的种类 | 第16-17页 |
1.2.3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 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3.1 常规离子液体吸收CO_2 | 第19页 |
1.3.2 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吸收CO_2 | 第19-20页 |
1.3.3 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CO_2 | 第20-23页 |
1.3.4 离子液体吸收CO_2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3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量子化学方法和理论 | 第25-31页 |
2.1 计算量子化学发展史 | 第25页 |
2.2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简介 | 第25-27页 |
2.3 电子密度拓扑理论简介 | 第27-29页 |
2.4 计算方法选择 | 第29-31页 |
第3章 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设计与研究方案 | 第31-36页 |
3.1 为什么选择氨基功能化咪唑型离子液体 | 第31-32页 |
3.2 离子液体分子模型的设计 | 第32-36页 |
3.2.1 优化阴阳离子的稳定空间几何构型 | 第32-33页 |
3.2.2 筛选阴离子 | 第33-34页 |
3.2.3 筛选阳离子 | 第34-36页 |
第4章 [Abmim]~+和[Abeim]~+分别与PF_6~-、BF_4~-、Cl~-、和Br~-组成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 | 第36-77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Abmim]~+与PF_6~-、BF_4~-、Cl~-、和Br~-组成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 | 第36-61页 |
4.2.1 分子设计与几何构型优化 | 第36-41页 |
4.2.2 能量分析 | 第41-46页 |
4.2.3 几何构型分析 | 第46-51页 |
4.2.4 NBO计算与分析 | 第51-55页 |
4.2.5 AIM计算与分析 | 第55-61页 |
4.3 [Abeim]~+与PF6~-、BF_4~-、Cl~-、和Br~-组成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 | 第61-75页 |
4.4 本章主要结论 | 第75-77页 |
第5章 BF_4~-与[Abmim]~+、[Abeim]~+和[Abpim]~+组成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 | 第77-87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5.2.1 离子液体的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5.2.2 离子液体吸收CO_2产物的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5.3 本章主要结论 | 第85-87页 |
第6章 BF_4~-与[Apmim]~+、[Abmim]~+和[Aamim]~+组成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 | 第87-98页 |
6.1 引言 | 第87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87-97页 |
6.2.1 离子液体的结果分析 | 第88-91页 |
6.2.2 离子液体吸收CO_2产物的结果分析 | 第91-97页 |
6.3 本章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第7章 [Abmim]BF_4吸收烟气中SO_2、NO、O_2和N_2的研究 | 第98-108页 |
7.1 引言 | 第98页 |
7.2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7页 |
7.2.1 [Abmim]BF_4吸收SO_2后产物的构型分析 | 第100-102页 |
7.2.2 [Abmim]BF_4吸收SO_2后产物的能量分析 | 第102-103页 |
7.2.3 [Abmim]BF_4吸收SO_2后产物的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103页 |
7.2.4 [Abmim]BF_4吸收SO_2后产物的NBO研究 | 第103-107页 |
7.3 本章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08-110页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110页 |
8.3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作者简历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