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浙江省治岭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意义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0-12页
    1.3 治岭头金矿以往地质工作第12-13页
    1.4 治岭头金矿以往科研工作第13-14页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4-15页
    1.6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第15页
    1.7 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5-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17-21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7页
    2.2 大地构造背景第17-18页
    2.3 区域地层第18页
    2.4 区域构造第18-20页
    2.5 区域岩浆岩第20页
    2.6 区域矿产第20-21页
第3章 矿区地质概况第21-27页
    3.1 矿区地层第21-22页
    3.2 矿区构造第22-23页
    3.3 矿区岩浆岩第23-24页
    3.4 矿体特征第24-27页
第4章 围岩蚀变特征第27-35页
    4.1 围岩蚀变类型第27-28页
    4.2 成矿阶段划分第28-29页
    4.3 矿体横向蚀变特征第29-31页
    4.4 矿体走向蚀变特征第31-33页
    4.5 上覆火山岩蚀变特征第33-35页
第5章 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第35-49页
    5.1 常量元素特征第35-42页
    5.2 微量元素特征第42-43页
    5.3 蚀变过程中物质带入带出计算第43-49页
第6章 西、中-东矿段成矿作用第49-54页
    6.1 围岩蚀变特征第49页
    6.2 矿物组合特征第49-50页
    6.3 流体包裹体特征第50-51页
    6.4 热液流向特征第51-54页
第7章 蚀变带形成机理及矿床成因讨论第54-60页
    7.1 围岩蚀变带形成机理讨论第54-56页
    7.2 成矿时代及成因第56-57页
    7.3 Ⅵ号矿体深部找矿远景分析第57-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吸收介质中射线路径,射线走时与射线振幅计算—一阶扰动法
下一篇:基于模拟退火法的数字岩心重构技术及导电性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