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6 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私募股权及对赌协议概述 | 第17-25页 |
2.1 私募股权投资概述 | 第17-18页 |
2.1.1 私募股权投资定义 | 第17页 |
2.1.2 私募股权投资的运行模式 | 第17-18页 |
2.2 对赌协议概述 | 第18-25页 |
2.2.1 对赌协议的含义 | 第18页 |
2.2.2 对赌协议产生的原因 | 第18-19页 |
2.2.3 对赌协议的形式 | 第19-21页 |
2.2.4 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 | 第21-25页 |
第3章 对赌协议在我国法律效力的不确定性 | 第25-35页 |
3.1 以合同法视角分析对赌协议效力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3.1.1 合同主体适格性不确定 | 第26-27页 |
3.1.2 意思表示真实性有质疑 | 第27-28页 |
3.1.3 合同内容合法性有待认证 | 第28-29页 |
3.2 司法实践中对赌协议易触发的无效性风险 | 第29-35页 |
3.2.1 对赌协议易被认定为“名为联营,实为借贷” | 第30-31页 |
3.2.2 对赌协议易被认定违反企业净利润分配规定 | 第31-32页 |
3.2.3 对赌协议易混淆于保底条款 | 第32-33页 |
3.2.4 对赌协议易被认为损害公司及相关人利益 | 第33-35页 |
第4章 我国施行对赌协议的其他法律障碍 | 第35-38页 |
4.1 股权调整类条款受限 | 第35-36页 |
4.2 可转换证券条款受限 | 第36-37页 |
4.3 派出董事权利受限 | 第37-38页 |
第5章 完善对赌协议在我国适用的建议 | 第38-43页 |
5.1 立法层面 | 第38-39页 |
5.1.1 承认对赌协议的合法地位 | 第38页 |
5.1.2 补充可转换证券的规定 | 第38-39页 |
5.2 实践操作层面 | 第39-43页 |
5.2.1 适当选择对赌协议义务履行主体 | 第39-40页 |
5.2.2 多选择以增资的方式入股 | 第40页 |
5.2.3 合理配置具体条款 | 第40-42页 |
5.2.4 合理选用争议解决机制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