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剩余油分布预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4页
    1.1 论文题目来源第9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3 剩余油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储层构型对剩余油控制作用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剩余油定量描述技术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3页
    1.5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工区油藏地质特征第14-21页
    2.1 工区概况第14-15页
    2.2 构造特征第15-16页
    2.3 沉积相特征第16页
    2.4 储层特征第16-17页
    2.5 油藏特征第17-18页
    2.6 渗流特征第18-19页
    2.7 工区地质储量第19-21页
第三章 油藏工程分析第21-42页
    3.1 油藏开采特征第21-28页
        3.1.1 开发阶段划分第21-26页
        3.1.2 开发现状第26-28页
    3.2 油藏开发规律第28-34页
        3.2.1 产油量变化规律第28-29页
        3.2.2 产液量变化规律第29页
        3.2.3 综合含水变化规律第29-30页
        3.2.4 注水规律第30页
        3.2.5 措施效果评价第30-33页
        3.2.6 新井效果评价第33-34页
    3.3 油藏开发效果第34-37页
        3.3.1 含水评价第34-35页
        3.3.2 井网调整及开发效果评价第35-37页
    3.4 采收率标定及可采储量预测第37-42页
第四章 油藏数值模拟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第42-67页
    4.1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第42-49页
        4.1.1 数模软件第42页
        4.1.2 网格系统的建立及基本参数的输入第42-43页
        4.1.3 模型建立第43-45页
        4.1.4 历史拟合第45-49页
    4.2 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第49-58页
        4.2.1 地质因素第49-57页
        4.2.2 开发因素第57-58页
    4.3 剩余油分布规律第58-67页
        4.3.1 平面剩余油分布第58-61页
        4.3.2 垂向剩余油分布第61-67页
第五章 剩余油潜力研究及技术对策第67-75页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力研究第67-73页
        5.1.1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67-71页
        5.1.2 潜力分析第71-73页
    5.2 下步调整技术对策第73-75页
        5.2.1 层内卡封、堵水调剖等工艺措施第73页
        5.2.2 停产井恢复,低产低效井治理第73-75页
结论与认识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营凹陷隐性断裂带特征及控藏作用研究
下一篇:廊固凹陷西部带Es3亚段页岩气资源量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