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基于物理特性的无线体域网身份认证方案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无线体域网安全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无线体域网安全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5-16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基于无线信道特性的无线体域网身份认证方案研究第17-28页
    2.1 无线信道的特性第17-19页
    2.2 系统模型第19-20页
        2.2.1 网络模型第19-20页
        2.2.2 系统模型假设第20页
    2.3 基于无线信道特性的无线体域网身份认证方案第20-23页
        2.3.1 无线信道特性在无线体域网身份认证中的应用第20-22页
        2.3.2 质询-响应机制在无线体域网身份认证中的应用第22-23页
    2.4 实验仿真与分析第23-27页
        2.4.1 仿真的建立第23-24页
        2.4.2 仿真结果和分析第24-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无线体域网身份认证方案研究第28-36页
    3.1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第28-29页
    3.2 网络模型及模型假设第29-30页
    3.3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无线体域网身份认证方案研究第30-33页
        3.3.1 首次身份认证第31-32页
        3.3.2 第n次身份认证第32-33页
    3.4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33-35页
        3.4.1 网络安全性分析第33-34页
        3.4.2 能耗仿真与分析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无线体域网传感器间身份认证方案研究第36-47页
    4.1 系统模型及初始化第36-38页
        4.1.1 系统假设第36-37页
        4.1.2 系统初始化第37-38页
    4.2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无线体域网传感器间身份认证方案第38-43页
    4.3 协议在动态拓扑结构上的应用第43-44页
    4.4 性能分析第44-46页
        4.4.1 安全性分析第44-45页
        4.4.2 开销分析第45-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7-50页
    5.1 工作总结第47-48页
    5.2 工作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植物叶片识别研究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抗WIFI干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