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黑色金属冶炼论文

黑色金属冶炼(钢铁)行业细颗粒物PM2.5排放特性及减排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2章 黑色金属冶炼行业PM_(2.5)测试方案第13-23页
    2.1 测试工艺和取样点位选择第13-18页
        2.1.1 炼铁行业典型污染源选择第14-16页
        2.1.2 炼钢行业典型污染源选择第16-18页
    2.3 测试系统和设备选择第18-22页
        2.3.1 稀释和取样系统第18-20页
        2.3.2 测试设备选择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黑色金属冶炼行业PM_(2.5)粒径分布特性分析第23-32页
    3.1 烧结工艺PM_(2.5)粒径分布特性第23-27页
        3.1.1 PM_(2.5)含量和颗粒物累积分布第23-24页
        3.1.2 PM_(2.5)粒数和质量浓度分布第24-27页
    3.2 高炉炼铁工艺PM_(2.5)粒径分布特性第27-29页
        3.2.1 PM_(2.5)含量和颗粒物累积分布第27-28页
        3.2.2 PM_(2.5)粒数和质量浓度分布第28-29页
    3.3 转炉炼钢工艺PM_(2.5)粒径分布特性第29-30页
        3.3.1 PM_(2.5)含量和颗粒物累积分布第29-30页
        3.3.2 PM_(2.5)粒数和质量浓度分布第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 黑色金属冶炼行业PM_(2.5)元素组成和单体颗粒形态分析第32-41页
    4.1 PM_(2.5)元素组成分析第32-35页
        4.1.1 烧结工艺PM_(2.5)元素组成第32-33页
        4.1.2 高炉炼铁工艺PM_(2.5)元素组成第33-35页
        4.1.3 转炉炼钢工艺PM_(2.5)元素组成第35页
    4.2 PM_(2.5)单体颗粒形貌特征分析第35-39页
        4.2.1 烧结工艺PM_(2.5)单体颗粒微观形态第35-37页
        4.2.2 高炉炼铁工艺PM_(2.5)颗粒单体微观形态第37-38页
        4.2.3 转炉炼钢工艺PM_(2.5)单体颗粒微观形态第38-39页
    4.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5章 黑色金属冶炼行业PM_(2.5)排放因子计算第41-44页
    5.1 PM_(2.5)排放因子计算模型建立第41页
    5.2 实测机组PM_(2.5)排放因子第41-42页
    5.3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6章 减排策略建议第44-51页
    6.1 优化污染源控制分类第44-48页
        6.1.1 按排放量优化控制第44-45页
        6.1.2 按污染物危害特性优化控制第45-48页
    6.2 优化末端污控设备选型第48-49页
        6.2.1 不同类型除尘设备对PM_(2.5)的脱除效果分析第48-49页
        6.2.2 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对PM_(2.5)的影响第49页
    6.3 其他优化建议第49-50页
    6.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7章 结论和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市室内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的研究
下一篇:气相色谱法检测三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