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第11页 |
1.1.2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 第11-12页 |
1.1.3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理论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本论文的章节结构 | 第15-16页 |
1.4.3 本论文的研究路线 | 第16-17页 |
1.5 研究预计创新点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 | 第19-25页 |
2.1 风险管理概述 | 第19-20页 |
2.1.1 风险的概念及特性 | 第19页 |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具体内容 | 第19页 |
2.1.3 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 | 第19-20页 |
2.1.4 风险管理的特点 | 第20页 |
2.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第20-22页 |
2.2.1 工程项目风险概念和特性 | 第20-21页 |
2.2.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念及内容 | 第21页 |
2.2.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性 | 第21-22页 |
2.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 第22-24页 |
2.3.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概念 | 第22页 |
2.3.2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因素 | 第22-23页 |
2.3.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成熟度模型理论 | 第25-37页 |
3.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概念 | 第25页 |
3.2 国外典型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 第25-35页 |
3.2.1 CMM模型 | 第25-28页 |
3.2.2 K-PMMM模型 | 第28-30页 |
3.2.3 PMS-PMMM模型 | 第30-33页 |
3.2.4 OPM3模型 | 第33-35页 |
3.3 几大成熟度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3.3.1 成熟度模型层次等级的对比 | 第35页 |
3.3.2 成熟度模型的综合对比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 | 第37-51页 |
4.1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CSPRM3模型)的设计 | 第37-42页 |
4.1.1 CSPRM3模型模型设计的依据 | 第37页 |
4.1.2 CSPRM3模型设计的维度 | 第37-38页 |
4.1.3 CSPRM3模型的内部结构 | 第38-39页 |
4.1.4 CSPRM3模型的等级层次 | 第39-41页 |
4.1.5 CSPRM3模型的特点 | 第41-42页 |
4.2 构建评价要素和指标体系 | 第42-51页 |
4.2.1 构建评价要素和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42页 |
4.2.2 评价要素及指标确定思路 | 第42-43页 |
4.2.3 评价要素及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 | 第43-48页 |
4.2.4 成熟度指标评分 | 第48-49页 |
4.2.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基于模糊数学CSPRM3模型的综合评价 | 第51-61页 |
5.1 基于模糊数学CSPRM3模型的综合评价 | 第51-54页 |
5.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51页 |
5.1.2 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的确定 | 第51-52页 |
5.1.3 模糊评判矩阵的确定 | 第52页 |
5.1.4 模糊子集的确定 | 第52-53页 |
5.1.5 确定模糊评价向量及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 | 第53-54页 |
5.2 案例计算分析 | 第54-61页 |
5.2.1 项目概况 | 第54-55页 |
5.2.2 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 第55-60页 |
5.2.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A | 第67-69页 |
附录B | 第69-71页 |
附录C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