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宽谱系光催化改性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二氧化钛的结构及光催化机理第13-15页
        1.2.1 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第13-14页
        1.2.2 二氧化钛的能带第14页
        1.2.3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机理第14-15页
    1.3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第15-19页
        1.3.1 二氧化钛纳米粉体的制备第15-17页
        1.3.2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第17-19页
    1.4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改性第19-22页
        1.4.1 贵金属表面沉积第20页
        1.4.2 离子掺杂第20-21页
        1.4.3 半导体复合第21-22页
        1.4.4 表面光敏化第22页
    1.5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应用前景第22-24页
        1.5.1 环境净化应用第22-23页
        1.5.2 微生物杀菌净化第23页
        1.5.3 表面自清洁净化第23页
        1.5.4 能源催化应用第23-24页
    1.6 钨酸铋研究进展第24-25页
        1.6.1 钨酸铋简介第24页
        1.6.2 钨酸铋的制备方法第24-25页
    1.7 本文选题依据以及研究内容第25-28页
        1.7.1 选题依据第25页
        1.7.2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8页
第二章 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第28-42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实验部分第28-31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8-29页
        2.2.2 实验方法第29-30页
        2.2.3 样品分析与表征手段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2.3.1 样品的形貌观察第31-32页
        2.3.2 氧化电压对样品的形貌的影响第32-34页
        2.3.3 氧化时间对样品的形貌的影响第34-35页
        2.3.4 电解液成分对样品的形貌的影响第35-36页
        2.3.5 样品的物相分析第36-37页
        2.3.6 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37页
        2.3.7 不同电压下氧化电流的比较第37-39页
        2.3.8 膜层结合力的影响因素探究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TiO_2纳米管的氮铁掺杂改性及其性能研究第42-54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42-43页
        3.2.2 实验方法第43页
        3.2.3 样品的表征手段第43-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1页
        3.3.1 样品的形貌观察第44-45页
        3.3.2 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第45-46页
        3.3.3 XPS分析第46-48页
        3.3.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48-49页
        3.3.5 光催化性能第49-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二氧化钛纳米阵列的制备第54-66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55-56页
        4.2.2 实验方法第56页
        4.2.3 样品的分析和表征手段第56-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4.3.1 样品的形貌观察第57-58页
        4.3.2 样品的物相分析第58-60页
        4.3.3 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60-61页
        4.3.4 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第61页
        4.3.5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第61-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倩况表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质中电荷转移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Au/Fe2O3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