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人行荷载模型的研究 | 第13页 |
1.3.2 人桥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3 舒适度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结构选型设计与简化计算分析 | 第17-34页 |
2.1 结构选型与设计 | 第17-22页 |
2.1.1 桥型对比 | 第17-18页 |
2.1.2 结构初步设计 | 第18-22页 |
2.2 计算分析与截面初选 | 第22-29页 |
2.2.1 简化计算 | 第22-25页 |
2.2.2 截面初选 | 第25-29页 |
2.3 截面验算 | 第29-31页 |
2.3.1 主梁截面验算 | 第29-30页 |
2.3.2 圆环截面验算 | 第30-31页 |
2.4 内力计算结果对比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X 形”刚架桥有限元静力分析 | 第34-43页 |
3.1 有限元建模 | 第34-35页 |
3.1.1 有限元软件 SAP2000 简介 | 第34页 |
3.1.2 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2 有限元静力分析 | 第35-37页 |
3.3 有限元方法与简化计算方法对比 | 第37-38页 |
3.4 圆环有限元 ANSYS 分析 | 第38-42页 |
3.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4.2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X 形”刚架桥的模态分析 | 第43-53页 |
4.1 概述 | 第43-44页 |
4.2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4-46页 |
4.2.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4-45页 |
4.2.2 模态分析求解方法 | 第45-46页 |
4.3 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46-48页 |
4.4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1页 |
4.4.1 角度的影响 | 第49页 |
4.4.2 跨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3 圆环直径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4 截面刚度的影响 | 第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X 形”刚架桥在人行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3-62页 |
5.1 人行荷载 | 第53-58页 |
5.1.1 人群激励特征 | 第53-55页 |
5.1.2 荷载模型 | 第55-58页 |
5.2 模型加载分析 | 第58-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X 形”刚架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62-83页 |
6.1 概述 | 第62页 |
6.2 反应谱分析 | 第62-69页 |
6.2.1 反应谱法基本理论 | 第62-63页 |
6.2.2 反应谱的选择 | 第63-64页 |
6.2.3 模型反应谱分析 | 第64-69页 |
6.3 动力时程分析 | 第69-79页 |
6.3.1 时程分析基本理论 | 第70页 |
6.3.2 地震动的输入 | 第70-74页 |
6.3.3 模型动态时程分析 | 第74-79页 |
6.4 应谱法与时程分析结果对比 | 第79-8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X 形”刚架桥振动舒适度评价 | 第83-91页 |
7.1 天桥竖向振动的舒适度研究 | 第83-85页 |
7.2 天桥侧向振动的舒适度研究 | 第85页 |
7.3 相关规范对舒适度的规定 | 第85-89页 |
7.4 本文模型舒适度分析 | 第89-90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1-94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