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探讨 | 第18-26页 |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18页 |
·产业集群的特证 | 第18-20页 |
·地理集中性 | 第18页 |
·专业化分工 | 第18-19页 |
·地方根植性 | 第19页 |
·网络组织性 | 第19页 |
·开放性 | 第19-20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结构 | 第20-21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20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结构 | 第20-21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 | 第21-22页 |
·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21-22页 |
·景区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22页 |
·社区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22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 第22-24页 |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条件 | 第22页 |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外在条件 | 第22-24页 |
·旅游产业集群判定和识别方法 | 第24-26页 |
·区位商法 | 第24页 |
·产业调查方法 | 第24-25页 |
·创新能力评价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潜山旅游产业集群的评价 | 第26-38页 |
·潜山旅游产业集群的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旅游产业集群的钻石模型 | 第26-27页 |
·旅游产业的消费构成 | 第27页 |
·旅游产值专业化指数 | 第27-28页 |
·潜山旅游产业集群的评价分析 | 第28-36页 |
·潜山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 第28-35页 |
·潜山旅游产业集群的判定 | 第35-36页 |
·评价总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潜山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8-45页 |
·省内相似旅游景点的竞争 | 第38-40页 |
·旅游支持要素发展落后 | 第40-42页 |
·旅行社发展缓慢 | 第40页 |
·酒店业档次不够 | 第40-41页 |
·娱乐业缺少亮点 | 第41页 |
·餐饮业缺乏特色 | 第41页 |
·购物业没有规模 | 第41-42页 |
·交通可进入性差 | 第42页 |
·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 第42-43页 |
·旅游人才的缺乏 | 第42-43页 |
·创新体制的缺乏 | 第43页 |
·相关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43-45页 |
·监管部门分散 | 第43页 |
·政策引导不足 | 第43-44页 |
·规划管理不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潜山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建议 | 第45-52页 |
·加强潜山旅游品牌建设 | 第45-46页 |
·加强"大天柱山"品牌建设 | 第45页 |
·加强潜山旅游品牌营销管理 | 第45-46页 |
·完善旅游产业集群链条 | 第46-48页 |
·打造潜山龙头旅行社企业 | 第46页 |
·实行酒店行业规范化管理 | 第46-47页 |
·结合传统文化规范娱乐业 | 第47页 |
·开发潜山县特色饮食品牌 | 第47页 |
·三大特色促进购物业发展 | 第47-48页 |
·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8-50页 |
·建立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 | 第48页 |
·增强政府开拓市场的能力 | 第48-49页 |
·增加政府的规划调节作用 | 第49页 |
·发挥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 第49-50页 |
·开发旅游人力资源 | 第50-51页 |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 第50页 |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 第50页 |
·实施人才规范管理 | 第50-51页 |
·发展旅游培训事业 | 第51页 |
·加强集群的文化建设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