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图像传输技术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1.2.1 相机接口发展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1.2.2 万兆以太网现状分析 | 第19页 |
1.3 论文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第22-38页 |
2.1 Camera Link接口原理简介 | 第22-29页 |
2.1.1 LVDS技术介绍 | 第22-23页 |
2.1.2 Channel Link技术简介 | 第23-25页 |
2.1.3 Camera Link接口信号简介 | 第25-27页 |
2.1.4 Camera Link连接器 | 第27-29页 |
2.2 万兆以太网 | 第29-32页 |
2.2.1 万兆以太网物理层结构 | 第29-30页 |
2.2.2 万兆以太网帧结构 | 第30-31页 |
2.2.3 以太网帧间距(IFG) | 第31-32页 |
2.3 HDMI接口简介 | 第32-36页 |
2.3.1 HDMI系统结构 | 第32页 |
2.3.2 HDMI信号与编码 | 第32-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8-58页 |
3.1 硬件逻辑顶层设计 | 第38-39页 |
3.2 相机配置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3.3 Camera Link接口电路设计 | 第40页 |
3.4 图像数据恢复模块设计 | 第40-43页 |
3.4.1 时钟恢复 | 第41-42页 |
3.4.2 接口数据恢复模块 | 第42-43页 |
3.4.3 数据同步设计 | 第43页 |
3.5 数据缓存设计 | 第43-47页 |
3.5.1 缓存系统接口介绍 | 第43-44页 |
3.5.2 缓存系统接口时序分析 | 第44-46页 |
3.5.3 图像缓存系统设计 | 第46-47页 |
3.6 图像处理模块设计 | 第47-50页 |
3.6.1 色彩还原 | 第47-49页 |
3.6.2 色彩校正 | 第49-50页 |
3.6.3 颜色空间转换 | 第50页 |
3.7 HDMI发送模块 | 第50-52页 |
3.7.1 I2C总线 | 第50-51页 |
3.7.2 HDMI发送时序 | 第51-52页 |
3.8 万兆以太网 | 第52-56页 |
3.8.1 万兆以太网逻辑结构 | 第52-53页 |
3.8.2 万兆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 第53-54页 |
3.8.3 万兆以太网接口时序分析 | 第54-55页 |
3.8.4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3.8.5 软件接收程序设计 | 第56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系统功能验证与性能分析 | 第58-66页 |
4.1 系统功能验证 | 第58-61页 |
4.1.1 UART串口配置验证 | 第59页 |
4.1.2 Camera Link接口图像数据恢复模块验证 | 第59-60页 |
4.1.3 HDMI和万兆以太网验证 | 第60-61页 |
4.2 系统性能分析 | 第61-64页 |
4.2.1 缓存性能分析 | 第61-62页 |
4.2.2 实时显示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4.2.3 万兆以太网传输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66页 |
5.2 论文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