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蔬菜废弃物特性 | 第12页 |
1.2 蔬菜废弃物的利用概况 | 第12-16页 |
1.2.1 肥料化 | 第12-14页 |
1.2.2 饲料化 | 第14-15页 |
1.2.3 能源化 | 第15-16页 |
1.3 蔬菜废弃物堆肥化和微贮技术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1.3.1 堆肥化影响因子及腐熟标准 | 第16-18页 |
1.3.2 蔬菜废弃物微贮技术影响因素及评价标准 | 第18-20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藜蒿废弃物堆肥化效果研究 | 第22-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1.3 待测指标与方法 | 第23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3-24页 |
2.3 藜蒿废弃物堆肥化流程及操作要点 | 第24页 |
2.3.1 堆肥处理流程 | 第24页 |
2.3.2 操作要点 | 第2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2.4.1 不同微生物腐熟剂对藜蒿废弃物堆肥过程温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2 不同微生物腐熟剂对藜蒿废弃物堆肥过程p H值和EC值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3 不同微生物腐熟剂对藜蒿废弃物堆肥过程含水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4 不同微生物腐熟剂对藜蒿废弃物堆肥过程发芽指数GI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5 不同微生物腐熟剂对藜蒿废弃物堆肥过程有机质和总氮的影响 | 第28页 |
2.4.6 不同微生物腐熟剂对藜蒿废弃物堆肥过程C/N比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 讨论与小结 | 第29-33页 |
第三章 藜蒿废弃物堆肥产物肥效研究 | 第33-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3.1.3 待测指标与方法 | 第33-34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3.2 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3.3.1 不同栽培基质对白掌生长的影响 | 第35-39页 |
3.3.2 不同栽培基质对红掌生长的影响 | 第39-43页 |
3.3.3 不同栽培基质对凤梨生长的影响 | 第43-47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藜蒿废弃物微贮效果研究 | 第49-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1.2 主要仪器(参考 1.1.2) | 第49页 |
4.1.3 待测指标与方法 | 第49-50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5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4.3.1 各组藜蒿废弃物微贮发酵产物感官评价 | 第50-51页 |
4.3.2 各组藜蒿废弃物微贮发酵产物p H值 | 第51-52页 |
4.3.3 各组藜蒿废弃物微贮发酵产物营养成分含量 | 第52-53页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藜蒿废弃物微贮发酵产物动物喂养实验 | 第55-6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5.1.1 材料 | 第55页 |
5.1.2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5.1.3 待测指标与方法 | 第55-56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5.2 实验设计 | 第56-5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5.3.1 不同喂食处理对土鸡增重情况的影响 | 第57-59页 |
5.3.2 不同喂食处理对土鸡料重比的影响 | 第59页 |
5.3.3 不同喂食处理对土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9-64页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缩略词一览表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