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基于聚酯前体设计合成多孔碳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6页
    1.1 多孔碳材料的简介第11-12页
    1.2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第12-19页
        1.2.1 制备多孔碳的方法第12-14页
        1.2.2 碳前体的选择第14-19页
    1.3 多孔碳材料的应用第19-23页
        1.3.1 吸附第20-21页
        1.3.2 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第21-22页
        1.3.3 超级电容器第22页
        1.3.4 储氢第22-23页
        1.3.5 医药领域第23页
    1.4 选题意义、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3-26页
        1.4.1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第23-24页
        1.4.2 选题的主要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6-29页
    2.1 实验的主要药品和仪器第26-27页
        2.1.1 实验药品第26-27页
        2.1.2 实验仪器第27页
    2.2 材料的物性表征第27-28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17第27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17第27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72.2.4 氮气吸脱附第27-28页
    2.3 多孔碳材料对目标污染物吸附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PET为碳源硬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碳及其液相吸附性能研究第29-48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第29-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33页
        3.3.1 碳材料的XRD表征第30-31页
        3.3.2 氮气吸附脱附第31-32页
        3.3.3 多孔碳材料的表面SEM扫描第32页
        3.3.4 多孔碳材料的TEM分析第32-33页
    3.4 C_(700)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3-42页
        3.4.1 标准曲线第34-35页
        3.4.2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35-36页
        3.4.3 温度对吸附实验的影响第36-37页
        3.4.4 初始浓度对吸附实验的影响第37-38页
        3.4.5 吸附动力学第38-40页
        3.4.6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40-42页
    3.5 盐析作用对[Bmim]Cl的影响第42-47页
        3.5.1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42-43页
        3.5.2 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43-44页
        3.5.3 吸附动力学第44-45页
        3.5.4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45-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PET为碳源软模板法制备多孔碳及其液相吸附性能研究第48-61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多孔碳的合成第48-50页
        4.2.1 碳材料C_(700-3) 的合成第48-49页
        4.2.2 酸/碱化多孔碳的制备第49-5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0-54页
        4.3.1 氮气吸附脱附(BET)测试第50-52页
        4.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第52-53页
        4.3.3 多孔碳材料的SEM表征第53页
        4.3.4 多孔碳材料的TEM表征第53-54页
    4.4 C_(700-3)@4:1 对苯酚和[Bmim]Cl的吸附性能研究第54-60页
        4.4.1 标准曲线第54-55页
        4.4.2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55页
        4.4.3 温度对吸附实验的影响第55-56页
        4.4.4 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56-57页
        4.4.5 吸附动力学第57-59页
        4.4.6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萘二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组装及其传感应用
下一篇:无粘结剂ZSM-11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