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活性污泥法概述 | 第12-13页 |
1.3 活性污泥膨胀的分类 | 第13-14页 |
1.4 丝状菌与污泥絮体的结构关系 | 第14-19页 |
1.4.1 丝状菌的分类 | 第14-17页 |
1.4.2 丝状菌在活性污泥中的主要作用 | 第17-18页 |
1.4.3 丝状菌含量对活性污泥絮体性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 污泥膨胀的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1.5.1 水质条件 | 第19-21页 |
1.5.2 环境及运行条件 | 第21-22页 |
1.6 丝状菌活性污泥控制方法 | 第22-27页 |
1.6.1 投加添加剂控制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 | 第23-26页 |
1.6.2 环境调控和代谢机制控制法 | 第26-27页 |
1.7 本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8 试验研究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30-36页 |
2.1 试验仪器与分析项目 | 第30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30-32页 |
2.2.1 试验原水水质 | 第30-31页 |
2.2.2 试验药剂 | 第31-32页 |
2.3 试验装置 | 第32-33页 |
2.4 活性污泥性状的观测 | 第33-34页 |
2.4.1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 | 第33-34页 |
2.4.2 镜检 | 第34页 |
2.5 试验条件与运行控制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及丝状菌膨胀培养 | 第36-44页 |
3.1 活性污泥的培养及驯化 | 第36-40页 |
3.1.1 试验装置及试验运行条件 | 第36-37页 |
3.1.2 试验结果 | 第37-40页 |
3.2 丝状菌的形成 | 第40-42页 |
3.2.1 试验条件 | 第40-41页 |
3.2.2 试验结果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增重剂控制活性污泥膨胀的研究 | 第44-60页 |
4.1 试验方法 | 第44页 |
4.2 试验药剂 | 第44-45页 |
4.3 黄河泥沙控制污泥膨胀 | 第45-52页 |
4.3.1 多次连续等量投加黄河泥沙对污泥膨胀控制效果的影响 | 第45-49页 |
4.3.2 一次性大量投加黄河泥沙对污泥膨胀控制效果的影响 | 第49-52页 |
4.4 沸石粉应用于控制污泥膨胀 | 第52-56页 |
4.5 增重剂作用机理 | 第56-57页 |
4.5.1 黄河泥沙作用机理 | 第56页 |
4.5.2 沸石粉作用机理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