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口腔科学论文--口腔矫形学论文--口腔正畸学论文

特发性髁突吸收的临床研究

缩略语表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前言第13-15页
文献回顾第15-28页
实验一 特发性髁突吸收的循证医学研究第28-40页
    1 方法第28-31页
        1.1 检索策略第28-29页
        1.2 文献筛选第29-30页
        1.3 文献质量评价第30页
        1.4 资料提取第30-31页
    2 结果第31-36页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第31-32页
        2.2 纳入文献特点第32-33页
        2.3 文献质量评价第33-34页
        2.4 纳入文献的偏倚评价第34-35页
        2.5 纳入研究对象第35页
        2.6 治疗手段及疗效第35-36页
    3 讨论第36-39页
        3.1 结果小结第36-37页
        3.2 结果分析第37-38页
        3.3 系统评价的局限性第38页
        3.4 展望第38-39页
    4 结论第39-40页
实验二 特发性髁突吸收的二维影像学研究第40-48页
    1 实验材料第40-41页
        1.1 实验组第40页
        1.2 正常对照组第40-41页
    2 研究方法第41-44页
        2.1 实验前准备第41页
        2.2 头颅侧位片拍摄方法第41页
        2.3 测量项目第41-43页
        2.4 统计学方法第43-44页
    3 实验结果第44-45页
        3.1 患病特点第44页
        3.2 头影测量第44-45页
    4 讨论第45-47页
        4.1 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的发病特点第45-46页
        4.2 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的头影测量第46-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实验三 特发性髁突吸收的CBCT影像学研究第48-64页
    1 实验材料第48页
        1.1 实验组第48页
        1.2 正常对照组第48页
    2 研究方法第48-53页
        2.1 实验前准备第48页
        2.2 锥形束CT拍摄第48-49页
        2.3 三维重建第49-53页
        2.4 测量项目第53页
    3 实验结果第53-57页
        3.1 对照组左右两侧比较第54页
        3.2 双侧发病组左右两侧比较第54-55页
        3.3 实验组右侧与对照组右侧比较第55-56页
        3.4 实验组左侧与对照组左侧比较第56-57页
    4 讨论第57-62页
        4.1 锥形束CT在TMJ测量中的应用第57-58页
        4.2 髁突形态第58-59页
        4.3 髁突位置第59-62页
        4.4 髁突方向第62页
        4.5 关节窝骨性特征第62页
    5 结论第62-64页
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藜芦醇单独或联合缺氧预处理对老年个体来源牙周膜干细胞的影响
下一篇:牛牙釉质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动态磨损行为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