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个人的交响--宫廷剧《芈月传》的叙事艺术
|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引言 | 第13-18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芈月传》的叙事结构 | 第18-29页 |
| 1.1 叙事结构的内涵及特点 | 第18-20页 |
| 1.2 叙事结构的三要素 | 第20-29页 |
| 1.2.1 顺序性结构要素 | 第20-24页 |
| 1.2.2 联结性结构要素 | 第24-26页 |
| 1.2.3 对比性结构要素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芈月传》的叙事动力 | 第29-34页 |
| 2.1 本体势能 | 第29-30页 |
| 2.2 位置势能 | 第30-31页 |
| 2.3 变异势能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芈月传》的叙事视角 | 第34-41页 |
| 3.1 视角与作者 | 第34-37页 |
| 3.2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 第37-38页 |
| 3.3 视角的流动性 | 第38-41页 |
| 第四章 《芈月传》的叙事意象 | 第41-48页 |
| 4.1 叙事意象的内涵 | 第41-42页 |
| 4.2 意象叙事的表现 | 第42-48页 |
| 4.2.1 和氏璧意象 | 第42-43页 |
| 4.2.2 “华服”意象 | 第43-44页 |
| 4.2.3 “家”的意象 | 第44-48页 |
| 结语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