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电子股东论坛概述 | 第12-22页 |
1.1 电子股东论坛的界定 | 第12-14页 |
1.2 电子股东论坛的特点 | 第14-15页 |
1.3 电子股东论坛的功能 | 第15-17页 |
1.4 电子股东论坛的价值 | 第17-19页 |
1.4.1 便于集体行动,保护股东利益 | 第17-18页 |
1.4.2 整合分散股权,优化公司治理 | 第18-19页 |
1.4.3 防范网络风险,稳定市场秩序 | 第19页 |
1.5 目前我国电子股东论坛的存在类型 | 第19-22页 |
第2章 电子股东论坛的比较法考察 | 第22-30页 |
2.1 美国的电子股东论坛制度 | 第22-24页 |
2.1.1 1934 年《证券交易法》的规定 | 第22-23页 |
2.1.2 SEC委托书规则及2008年委托书修正案 | 第23-24页 |
2.2 德国的电子股东论坛制度 | 第24-28页 |
2.2.1 《股份法》增订 127a | 第24-25页 |
2.2.2 《股东论坛规则》 | 第25-28页 |
2.3 国外电子股东论坛制度的评价与启示 | 第28-30页 |
2.3.1 电子股东论坛的平台和形式 | 第28-29页 |
2.3.2 对电子股东论坛的管理方式 | 第29-30页 |
第3章 电子股东论坛的运行制度 | 第30-40页 |
3.1 论坛的设立地址 | 第30-33页 |
3.2 登陆者的身份限制 | 第33页 |
3.3 论坛的风险防范及维护 | 第33-34页 |
3.4 电子股东论坛中股东行为的规制 | 第34-40页 |
3.4.1 委托书征集行为 | 第34-35页 |
3.4.2 言论自由的限制 | 第35-37页 |
3.4.3 电子股东论坛上的欺诈行为 | 第37-38页 |
3.4.4 在线表决结果的有效性 | 第38-40页 |
第4章 对电子股东论坛的监管 | 第40-48页 |
4.1 对电子股东论坛监管的必要性 | 第40页 |
4.2 监管主体 | 第40-43页 |
4.3 监管内容 | 第43-44页 |
4.4 监管方式 | 第44-45页 |
4.5 当事人责任分析 | 第45-48页 |
4.5.1 信息发布人 | 第45-46页 |
4.5.2 网络服务提供商 | 第46-47页 |
4.5.3 证券发行人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