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2页 |
1.1 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混合水溶液性质以及应用 | 第10-13页 |
1.2 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理论 | 第13-29页 |
1.2.1 作用形式 | 第14-17页 |
1.2.3 理论模型 | 第17-19页 |
1.2.4 影响因素 | 第19-25页 |
1.2.4.1 聚合物对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4.2 表面活性剂对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20-22页 |
1.2.4.3 其他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1.2.5 研究手段 | 第25-29页 |
1.2.5.1 小角X-ray散射(SAXS) | 第25-26页 |
1.2.5.2 薄膜压力平衡法(TFPB) | 第26-29页 |
1.2.5.3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技术 | 第29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光散射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 第32-42页 |
2.1 光散射方法的概述 | 第32-34页 |
2.1.1 光散射的分类 | 第32-33页 |
2.1.2 静态光散射理论 | 第33-34页 |
2.2 SDS水溶液的光散射实验 | 第34-42页 |
2.2.1 试剂及处理 | 第34页 |
2.2.2 仪器 | 第34-36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2.2.3.1 空气中悬浮粒子的瑞利散射峰 | 第36-37页 |
2.2.3.2 纯水的瑞利散射峰 | 第37页 |
2.2.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第三章 部分水解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水溶液性质研究 | 第42-52页 |
3.1 试剂及处理 | 第43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3.3.1:冷冻蚀刻技术(Freeze Etch Replica) | 第43-44页 |
3.3.2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tomic Force Microscope Technique) | 第44-45页 |
3.3.3 耗散颗粒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Method) | 第45-4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第四章 部分水解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52-75页 |
4.1 HPAM与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53-68页 |
4.1.1 体相中HPAM与AES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53-59页 |
4.1.1.1 试剂和仪器 | 第53页 |
4.1.1.2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4.1.1.3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4.1.2 气/液界面上HPAM与AES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59-66页 |
4.1.2.1 试剂和仪器 | 第60页 |
4.1.2.2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4.1.2.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4.1.3 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研究HPAM与AES的相互作用 | 第66-68页 |
4.2 HPAM与A—烯烃磺酸盐AOS1416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68-75页 |
4.2.1 体相中HPAM与AOS1416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68-72页 |
4.2.1.1 试剂和仪器 | 第68-69页 |
4.2.1.2 实验方法 | 第69页 |
4.2.1.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2页 |
4.2.2 气液界面HPAM与AOS1416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72-75页 |
4.2.2.1 试剂和仪器 | 第72页 |
4.2.2.2 实验方法 | 第72页 |
4.2.2.3 结果与讨论 | 第72-75页 |
第五章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75-84页 |
5.1 试剂和仪器 | 第77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8-84页 |
5.3.1 表面张力 | 第78页 |
5.3.2 粘度 | 第78-80页 |
5.3.3 动态表面张力 | 第80-81页 |
5.3.4 电导法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9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