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7页 |
导言 | 第7-9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社区的出现 | 第9页 |
2、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 | 第9-10页 |
3、功能主义原则与居住空间的关系 | 第10-11页 |
4、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 | 第11-12页 |
二、邻里关系平淡和社区效能低下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12-21页 |
1、邻里关系的现状和社区公共生活的缺乏 | 第12页 |
2、居住环境的空间分布导致互动出现困难 | 第12-15页 |
3、社区的管理模式对交往的隔离 | 第15-17页 |
4、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对交往方式和内容的改变 | 第17-21页 |
三、从“硬件”着手加强邻里之间的互动 | 第21-26页 |
1、社区空间效应的变化 | 第21-23页 |
2、努力提高心理健康,积极改进邻里关系 | 第23-24页 |
3、进行“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 | 第24-26页 |
四、公共领域理论对于社区效能的分析 | 第26-36页 |
1、社区效能的评价体系 | 第26-29页 |
2、运用公共领域理论对于社区效能的分析 | 第29-34页 |
3、架构社区公共领域的路径选择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40页 |
中文摘要 | 第40-43页 |
ABSTRACT | 第43-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