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1-18页 |
| 1.临床资料 | 第11-13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2页 |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2页 |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2-13页 |
| 1.6 病例脱落标准 | 第13页 |
| 1.7 不良事件的处理 | 第13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2.1 试验分组 | 第13-14页 |
| 2.2 治疗方法 | 第14页 |
| 2.3 治疗方案 | 第14-15页 |
| 3.观察周期 | 第15-16页 |
| 4.疗效观察及评价指标 | 第16-17页 |
| 5.安全性评估 | 第17页 |
| 6.统计学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二部分 结果 | 第18-27页 |
| 1. 一般资料 | 第18页 |
| 2. 两组资料分析比较 | 第18-27页 |
| 2.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 第18页 |
| 2.2 两组三个试验观察点情况比较 | 第18-25页 |
| 2.3 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25-26页 |
| 2.4 脱落病例疗效报告 | 第26页 |
| 2.5 安全性观察 | 第26-27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27-38页 |
| 1 传统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及治疗 | 第27-29页 |
| 2 西方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与治疗 | 第29-30页 |
| 3 我院骨伤科对肩周炎的认识与治疗 | 第30-34页 |
| 3.1 封包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的组方依据 | 第30-32页 |
| 3.2 现代研究进展 | 第32-34页 |
| 3.3 封包作用机理 | 第34页 |
| 4 疗效分析 | 第34-36页 |
| 4.1 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 | 第34-35页 |
| 4.2 疼痛控制疗效评定 | 第35页 |
| 4.3 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改善程度评定 | 第35页 |
| 4.4 最终临床总体疗效评定 | 第35-36页 |
| 5 安全性评估 | 第36页 |
| 6 局限与展望 | 第36-38页 |
| 展望思路 | 第37-38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附录1:文献综述 肩周炎的中医研究与治疗进展 | 第46-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2:相关附表及临床照片 | 第55-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