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药物共晶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晶体工程学概论第9-10页
        1.1.1 超分子化学第9页
        1.1.2 晶体工程学第9-10页
    1.2 药物共晶第10-17页
        1.2.1 晶体工程学在药物共晶中的应用第10-11页
        1.2.2 药物共晶的设计第11-12页
        1.2.3 药物共晶的制备方法第12-14页
        1.2.4 药物共晶的表征分析手段第14-15页
        1.2.5 药物共晶的应用第15-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吡拉西坦药物共晶的合成与表征第19-35页
    2.1 引言第19-21页
    2.2 吡拉西坦共晶的设计思路第21-22页
    2.3 实验研究第22-24页
        2.3.1 吡拉西坦共晶的筛选与表征第22-24页
        2.3.2 吡拉西坦共晶的溶液介导相转变过程研究第24页
    2.4 吡拉西坦共晶的筛选与表征第24-30页
        2.4.1 热分析第25-26页
        2.4.2 粉末 X-射线衍射第26-28页
        2.4.3 红外光谱测试第28-29页
        2.4.4 扫描电镜照片第29页
        2.4.5 吡拉西坦共晶的化学计量的确定第29-30页
    2.5 吡拉西坦共晶的溶液介导相转变过程研究第30-34页
        2.5.1 溶剂筛选第30-31页
        2.5.2 过程分析技术监测溶液介导相转变过程第31-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拉莫三嗪药物共晶的合成与表征第35-52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拉莫三嗪共晶的设计思路第36-38页
    3.3 实验研究第38-40页
        3.3.1 拉莫三嗪共晶的合成与表征第38-39页
        3.3.2 拉莫三嗪共晶的溶液介导相转变过程研究第39页
        3.3.3 拉莫三嗪共晶的溶解速率第39-40页
    3.4 拉莫三嗪-4,4’-联吡啶药物共晶的分析鉴定结果第40-44页
        3.4.1 热分析第41-42页
        3.4.2 粉末 X-射线衍射第42页
        3.4.3 红外光谱测试第42-43页
        3.4.4 扫描电镜照片第43-44页
        3.4.5 拉莫三嗪共晶的化学计量的确定第44页
    3.5 拉莫三嗪共晶的溶液介导相转变过程研究第44-48页
        3.5.1 溶剂筛选第44-45页
        3.5.2 过程分析技术监测溶液介导相转变过程第45-48页
    3.6 拉莫三嗪共晶的溶解速率第48-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利用机械力化学法合成药物共晶第52-64页
    4.1 引言第52-54页
    4.2 实验研究第54-55页
        4.2.1 试剂、仪器及测试条件第54-55页
        4.2.2 机械力化学法合成吡拉西坦和拉莫三嗪共晶第55页
    4.3 研磨时间的影响第55-59页
        4.3.1 吡拉西坦-戊二酸共晶第55-57页
        4.3.2 拉莫三嗪-4,4’-联吡啶共晶第57-59页
    4.4 溶剂的影响第59-61页
        4.4.1 吡拉西坦-戊二酸共晶第59-60页
        4.4.2 拉莫三嗪-4,4’-联吡啶共晶第60-61页
    4.5 溶剂量的影响第61-63页
        4.5.1 吡拉西坦-戊二酸共晶第61-62页
        4.5.2 拉莫三嗪-4,4’-联吡啶共晶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64-67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65页
    5.3 建议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附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胃癌中Fas和Ras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下一篇:水溶液中色氨酸还原合成金纳米颗粒的研究及其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