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分子遗传学论文

基于滤波理论和特征统计的蛋白质编码区预测算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第12-13页
    1.2 基因预测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基因预测概述第13-15页
        1.2.2 编码区预测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当前预测算法的不足第16-17页
    1.3 本文工作第17-20页
第二章 DNA序列基本知识和预测算法评价指标第20-30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DNA序列的结构第21-24页
        2.2.1 双螺旋结构第22页
        2.2.2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第22-24页
        2.2.3 蛋白质编码区周期性第24页
        2.2.4 DNA序列中的CPG岛第24页
    2.3 算法和结果的评价指标参数第24-28页
        2.3.1 外显子级的评价指标参数第25页
        2.3.2 碱基层的评价指标参数第25-26页
        2.3.3 ROC曲线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多滑动窗周期图编码区预测算法第30-38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改进的SDFT预测算法第31-35页
        3.2.1 改进SDFT预测算法的信号流图第31页
        3.2.2 Voss映射法第31-32页
        3.2.3 信号的双边对称延拓第32页
        3.2.4 序列的SDFT第32-33页
        3.2.5 Goertzel算法第33页
        3.2.6 功率谱密度计算第33-34页
        3.2.7 移动平均滤波和归一化第34页
        3.2.8 阈值和预测算法评价第34-35页
    3.3 多滑动窗周期图预测算法第35页
    3.4 实验材料和结果第35-37页
        3.4.1 实验材料第35页
        3.4.2 实验结果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基于全相位和FIR窄通带滤波器的编码区预测算法研究第38-60页
    4.1 引言第38-39页
    4.2 频率采样窄通带滤波器设计第39-40页
        4.2.1 FIR窄通带滤波器设计指标第39页
        4.2.2 频率采样窄通带滤波器设计第39-40页
    4.3 加窗窄通带滤波器设计第40-41页
        4.3.1 窗长度的选择第40页
        4.3.2 窗函数的选择第40页
        4.3.3 设计思路第40-41页
    4.4 一维加窗全相位数字滤波器第41-43页
        4.4.1 加窗全相位数字滤波器的经典结构第41-42页
        4.4.2 经典全相位滤波器的一般FIR等价结构第42-43页
    4.5 全相位窄通带滤波器设计第43-45页
        4.5.1 窗函数的选择第44-45页
        4.5.2 滤波器的幅度归一化第45页
    4.6 窄通带滤波器预测算法第45-49页
        4.6.1 单阈值NPBF预测算法第45-46页
        4.6.2 用于识别isochore的DNA序列分段算法第46-48页
        4.6.3 双阈值PSD曲线模型第48-49页
        4.6.4 双阈值NPBF预测算法第49页
    4.7 单阈值NPBF算法实验材料和结果第49-56页
        4.7.1 三种窄通带滤波器频谱比较第50-51页
        4.7.2 滤波器阶数选择研究第51-52页
        4.7.3 序列F56F11.4 上的预测结果第52-55页
        4.7.4 序列集上的预测结果第55-56页
    4.8 双阈值NPBF算法实验材料和结果第56-58页
        4.8.1 序列AF029081 上的预测结果第56-57页
        4.8.2 序列集上的预测结果第57-58页
    4.9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基于IIR滤波器的编码区预测算法研究第60-78页
    5.1 引言第60-61页
    5.2 四种IIR滤波器设计方法第61-65页
        5.2.1 ANF设计第61-62页
        5.2.2 MSF设计第62-63页
        5.2.3 GCF设计第63-64页
        5.2.4 CDCF设计第64-65页
    5.3 影响IIR滤波器预测效果的因素第65-67页
        5.3.1 系统的稳定性第65-66页
        5.3.2 群延迟问题第66-67页
    5.4 IIR窄通带编码区预测算法第67页
    5.5 实验材料和结果第67-76页
        5.5.1 滤波器频谱图第67-72页
        5.5.2 序列F56F11.4 上的预测结果第72-75页
        5.5.3 序列集上的预测结果第75-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DNA序列映射方法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第78-96页
    6.1 引言第78页
    6.2 现有DNA映射方法第78-81页
        6.2.1 Voss法第78-79页
        6.2.2 正四面体法第79页
        6.2.3 Z曲线法第79-80页
        6.2.4 复数法第80-81页
        6.2.5 FNO法第81页
        6.2.6 EIIP法第81页
        6.2.7 实数法第81页
        6.2.8 其它映射法第81页
    6.3 编码区预测算法第81-82页
    6.4 实验材料和结果第82-84页
        6.4.1 实验材料第82页
        6.4.2 实验结果第82-83页
        6.4.3 讨论第83-84页
    6.5 可视化映射方法TP-Walk与自适应谱旋转SASR第84-89页
        6.5.1 碱基三联体周期性矩阵第85-86页
        6.5.2 TP向量第86页
        6.5.3 TP序列第86-87页
        6.5.4 TP Walk第87-88页
        6.5.5 TP Walk的方式第88-89页
    6.6 基于SASR的编码区预测算法第89-92页
        6.6.1 第一次T检验第89-91页
        6.6.2 Z检验第91-92页
        6.6.3 第二次T检验第92页
    6.7 实验材料和结果第92-95页
        6.7.1 实验材料第92页
        6.7.2 实验结果第92-95页
    6.8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七章 基于Z曲线理论的编码区预测算法研究第96-108页
    7.1 引言第96页
    7.2 Z曲线理论第96-98页
    7.3 Fisher判别分析第98-100页
        7.3.1 Fisher两类分类理论第98-99页
        7.3.2 特征参数选择第99-100页
        7.3.3 分类阈值的定义第100页
    7.4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00-101页
        7.4.1 实验材料第100-101页
        7.4.2 实验方法第101页
    7.5 结果和讨论第101-106页
        7.5.1 训练集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第102页
        7.5.2 阈值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第102-106页
    7.6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0页
    8.1 本文工作总结第108-109页
    8.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及其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介电常数聚芳醚酮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