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引言 | 第18-3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1.1.2 基因家族定义与特点 | 第18-19页 |
1.1.3 转录因子的结构 | 第19-20页 |
1.1.4 全基因组水平研究植物转录因子家族 | 第20-21页 |
1.1.5 GRAS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1.1.6 研究目的与研究目标 | 第28-30页 |
1.1.7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毛竹GRAS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分析 | 第32-48页 |
2.1 材料 | 第32-33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2.1.2 试剂 | 第32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2.1.4 主要软件和网络资源 | 第32-33页 |
2.1.5 实验引物 | 第3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2.2.1 GRAS家族成员的查找 | 第33-34页 |
2.2.2 GRAS家族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34页 |
2.2.3 毛竹GRAS的基因结构 | 第34页 |
2.2.4 毛竹GRAS的蛋白结构的分析和保守域预测 | 第34页 |
2.2.5 毛竹RNA提取和qPCR检测 | 第34-36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6-47页 |
2.3.1 GRAS序列的查找 | 第36页 |
2.3.2 GRAS家族系统进化分析 | 第36-42页 |
2.3.3 毛竹GRAS的基因结构 | 第42页 |
2.3.4 毛竹GRAS的蛋白结构的分析和保守域预测 | 第42-44页 |
2.3.5 毛竹GRAS基因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 第44-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毛竹PeSCR和PeSCL3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48-102页 |
3.1 材料 | 第48-49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48页 |
3.1.2 菌株与载体 | 第48页 |
3.1.3 试剂 | 第48-49页 |
3.1.4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3.1.5 培养基 | 第4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9-66页 |
3.2.0 实验引物 | 第49-51页 |
3.2.1 毛竹叶片D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51页 |
3.2.2 毛竹总RNA的提取及其检测 | 第51-52页 |
3.2.3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52-53页 |
3.2.4 毛竹PeSCR和PeSCL3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 第53-56页 |
3.2.5 PeSCR和PeSCL3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 第56-58页 |
3.2.6 PeSCR和PeSCL3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研究 | 第58-63页 |
3.2.7 转基因植株检测 | 第63页 |
3.2.8 PeSCR和PeSCL3上游启动子序列的克隆 | 第63-6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6-99页 |
3.3.1 毛竹DNA的提取 | 第66-67页 |
3.3.2 毛竹不同组织RNA提取 | 第67页 |
3.3.3 PeSCR和PeSCL3基因克隆 | 第67-70页 |
3.3.4 PeSCR和PeSCL3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克隆 | 第70-71页 |
3.3.5 PeSCR和PeSCL3序列特征分析和进化分析 | 第71-78页 |
3.3.6 PeSCR和PeSCL3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78-82页 |
3.3.7 PeSCR和PeSCL3植物正、反义表达载体构建 | 第82-87页 |
3.3.8 拟南芥异位表达植株表型分析 | 第87-92页 |
3.3.9 PeSCR与PeSCL3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92-9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02-108页 |
4.1 结论 | 第102-103页 |
4.2 讨论 | 第103-106页 |
4.2.1 毛竹GRAS家族成员 | 第103-105页 |
4.2.2 毛竹PeSCR和PeSCL3基因的功能 | 第105-106页 |
4.3 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8页 |
附录 | 第118-122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