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关键词阐释和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关键词阐释 | 第18-21页 |
2.1.1 社区 | 第18页 |
2.1.2 新型农村社区 | 第18-20页 |
2.1.3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 第20-21页 |
2.1.4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 第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22页 |
2.2.3 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2.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3页 |
2.2.5 博弈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历史回顾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 | 第25-34页 |
3.1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历史回顾 | 第25-29页 |
3.1.1 人民公社时期 | 第25-26页 |
3.1.2 家庭联产承包至税费改革前 | 第26-27页 |
3.1.3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 第27-29页 |
3.2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借鉴 | 第29-34页 |
3.2.1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介绍 | 第29-31页 |
3.2.2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案例分析 | 第34-47页 |
4.1 西安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概况 | 第34页 |
4.2 J 社区概况 | 第34-35页 |
4.3 J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 | 第35-43页 |
4.3.1 公共服务各供给主体之间关系不顺畅 | 第35-38页 |
4.3.2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 | 第38-41页 |
4.3.3 公共产品供需之间不平均衡 | 第41-42页 |
4.3.4 社区经费短缺 | 第42页 |
4.3.5 相关法律不完善 | 第42-43页 |
4.4 J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43-47页 |
4.4.1 供给主体单一 | 第43-44页 |
4.4.2 行政命令式的供给方式 | 第44-45页 |
4.4.3 信息不对称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构建 | 第47-58页 |
5.1 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整体思路 | 第47-48页 |
5.2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 | 第48页 |
5.3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比较优势及可行性 | 第48-51页 |
5.3.1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比较优势 | 第48-50页 |
5.3.2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可行性 | 第50-51页 |
5.4 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 第51-58页 |
5.4.1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组织的功能与定位 | 第51-55页 |
5.4.2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实现途径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