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监管的行政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药品价格监管的基础 | 第10-22页 |
一、药品价格监管的实践基础 | 第10-16页 |
(一) 药品的特殊性 | 第10-11页 |
(二) 我国药品市场的特殊性 | 第11-16页 |
二、药品价格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一) 社会国原则的产生背景 | 第17页 |
(二) 社会国原则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三) 社会国原则基础上的药品价格监管 | 第18-22页 |
第二章 我国药品价格监管的现行机制 | 第22-31页 |
一、药品价格监管的历史沿革 | 第22-23页 |
二、药品价格监管的现有方式和主要制度 | 第23-25页 |
(一) 直接监管 | 第23-24页 |
(二) 间接监管 | 第24-25页 |
三、药品价格监管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 | 第25-31页 |
(一) 价格主管部门 | 第25-28页 |
(二) 其他监管机构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我国药品价格监管失灵及其原因 | 第31-56页 |
一、监管失灵的表现 | 第31-33页 |
(一) 降价药品被包装成新药 | 第31-32页 |
(二) 廉价药品退出市场 | 第32页 |
(三) 中标药品被医疗机构淘汰 | 第32页 |
(四) 药品质量难以保障 | 第32-33页 |
二、监管失灵的制度困境 | 第33-45页 |
(一) 监管机构的双重职能定位 | 第33-38页 |
(二) 监管权分配过于分散 | 第38-42页 |
(三) 监管资源不足 | 第42-44页 |
(四) 监管决策具有不可预测性 | 第44-45页 |
三、监管失灵的程序缺陷 | 第45-56页 |
(一) 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及其缺陷 | 第45-47页 |
(二) 公众参与的方式及其问题 | 第47-53页 |
(三) 公众参与不均衡的后果:"反向参与"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我国药品价格监管的完善 | 第56-71页 |
一、监管机构的完善 | 第56-59页 |
(一) 加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 第56-58页 |
(二) 扩大监管范围 | 第58-59页 |
二、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 | 第59-69页 |
(一) 公众参与的功能 | 第59-64页 |
(二) 扩大参与者的范围 | 第64-67页 |
(三) 拓展公众参与的环节与形式 | 第67-69页 |
三、加强监管中的信息公开 | 第69-71页 |
(一) 加强被监管者披露信息的义务 | 第69-70页 |
(二) 完善监管机构信息公开制度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