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3 本文创新点 | 第10-11页 |
2 大学生村官制度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2.1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意义研究 | 第11-12页 |
2.2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成效研究 | 第12-13页 |
2.3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 | 第13-14页 |
2.4 大学生村官制度发展对策研究 | 第14-18页 |
3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现状 | 第18-33页 |
3.1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背景 | 第18-19页 |
3.2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现状调查 | 第19-22页 |
3.2.1 调研地点 | 第20-21页 |
3.2.2 调研对象和调研方法 | 第21-22页 |
3.3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成效 | 第22-33页 |
3.3.1 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取得的成效 | 第22-28页 |
3.3.2 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取得的成效 | 第28-33页 |
4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42页 |
4.1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9页 |
4.1.1 较多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农村需要相脱离 | 第33-34页 |
4.1.2 部分大学生对村官优惠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 第34-35页 |
4.1.3 有些大学生村官难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生活 | 第35-36页 |
4.1.4 较多大学生村官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 第36-38页 |
4.1.5 部分大学生村官脱离村官工作岗位 | 第38-39页 |
4.2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9-42页 |
4.2.1 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 第39-40页 |
4.2.2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经验不足 | 第40页 |
4.2.3 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不高 | 第40-42页 |
5 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对策 | 第42-48页 |
5.1 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 | 第42-44页 |
5.1.1 真实有效宣传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 | 第42页 |
5.1.2 按农村的实际需要招聘大学生村官 | 第42-43页 |
5.1.3 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3页 |
5.1.4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监管考核力度 | 第43-44页 |
5.2 优化大学生村官的交流环境 | 第44-45页 |
5.2.1 家人应理解和支持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选择 | 第44页 |
5.2.2 村干部应帮扶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 | 第44-45页 |
5.2.3 引导村民配合大学生村官工作 | 第45页 |
5.3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素质 | 第45-48页 |
5.3.1 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 | 第45-46页 |
5.3.2 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 第46页 |
5.3.3 提高自身业务沟通水平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A 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 | 第52-56页 |
附录 B 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评价调查问卷 | 第56-59页 |
附录 C 村干部访谈内容 | 第59-63页 |
附录 D 优秀大学生村官访谈内容 | 第63-6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