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区域自然地理学论文--中国自然地理论文

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类型及成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内外地质公园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外地质遗迹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1.3.2 完成工作量第15-16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6-24页
    2.1 区域概况第16-22页
        2.1.1 交通位置第16页
        2.1.2 地形地貌第16-17页
        2.1.3 地质背景第17-22页
    2.2 地质公园概况第22-24页
第3章 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第24-38页
    3.1 地层遗迹第24-26页
        3.1.1 泰山岩群与科马提岩第24-25页
        3.1.2 寒武纪地层剖面第25-26页
    3.2 岩石遗迹第26-28页
        3.2.1 泰山序列第26-27页
        3.2.2 新甫山序列第27页
        3.2.3 峄山序列第27页
        3.2.4 傲徕山序列第27-28页
        3.2.5 牛岚单元:辉绿岩第28页
        3.2.6 常马庄单元:金伯利岩第28页
        3.2.7 苍山序列第28页
    3.3 地质构造遗迹第28-30页
        3.3.1 韧性剪切构造第29页
        3.3.2 断裂构造第29-30页
        3.3.3 地层不整合接触第30页
    3.4 古生物遗迹第30-31页
        3.4.1 叠层石第30-31页
        3.4.2 三叶虫第31页
    3.5 珍稀矿物与矿床遗迹第31-32页
        3.5.1 金伯利岩第31-32页
        3.5.2 金刚石矿第32页
    3.6 地貌景观遗迹第32-35页
        3.6.1 岱崮地貌第32-33页
        3.6.2 花岗岩地貌第33-35页
    3.7 水体景观遗迹第35-38页
第4章 典型地质遗迹成因探讨第38-46页
    4.1 泰山岩群变质表壳岩第38-40页
        4.1.1 泰山岩群的划分第38-39页
        4.1.2 泰山岩群的形成第39-40页
    4.2 新太古代多期侵入岩体第40-41页
        4.2.1 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序列第40页
        4.2.2 新太古代中期新甫山序列第40-41页
        4.2.3 新太古代晚期峄山序列第41页
        4.2.4 新太古代晚期傲徕山序列第41页
    4.3 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第41-46页
        4.3.1 金刚石矿概况第41-42页
        4.3.2 金刚石原生矿的形成第42-46页
第5章 地质遗迹价值和意义第46-49页
    5.1 国际对比意义第46-47页
        5.1.1 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的对比第46页
        5.1.2 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的对比第46-47页
    5.2 科学研究价值第47-48页
    5.3 公园建设意义第48-49页
第6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49-51页
    6.1 主要结论第49页
    6.2 存在问题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droid的油气督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快热中子感生瞬发γ射线法检测煤的挥发分(Vd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