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弹簧的基本特性 | 第12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波形弹簧的特性及刚度计算 | 第17-25页 |
2.1 波形弹簧的种类及特性 | 第17-18页 |
2.1.1 波形弹簧的种类 | 第17-18页 |
2.1.2 波形弹簧特性 | 第18页 |
2.2 波形弹簧实际应用举例 | 第18-20页 |
2.3 两型波形弹簧的刚度计算 | 第20-24页 |
2.3.1 两型波形弹簧的结构参数 | 第20-21页 |
2.3.2 两型波形弹簧的载荷-形变计算 | 第21-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两型波形弹簧基于UG的参数化建模研究 | 第25-29页 |
3.1 UG软件介绍 | 第25页 |
3.2 UG NX建模简介 | 第25-26页 |
3.2.1 UG NX CAD模块 | 第25页 |
3.2.2 UG NX零件建模 | 第25-26页 |
3.3 两型波形弹簧的参数化建模 | 第26-28页 |
3.3.1 波形弹簧规律曲线设计 | 第26页 |
3.3.2 两型波形弹簧参数化建模 | 第26-27页 |
3.3.3 规律曲线表达式及其说明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两型波形弹簧的非线性分析 | 第29-51页 |
4.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29页 |
4.2 有限元分析软件及非线性分析概述 | 第29-31页 |
4.2.1 ANSYS Workbench简介 | 第29-30页 |
4.2.2 ANSYS Workbench分析流程 | 第30页 |
4.2.3 非线性分析基础 | 第30-31页 |
4.3 圆截面波形弹簧的非线性分析 | 第31-40页 |
4.3.1 圆截面波形弹簧实例分析 | 第31-37页 |
4.3.2 圆截面波形弹簧结构参数与刚度的关系 | 第37-40页 |
4.4 线形波形弹簧非线性分析 | 第40-50页 |
4.4.1 线形波形弹簧实例分析 | 第40-47页 |
4.4.2 线形波形弹簧结构参数与刚度的关系 | 第47-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两型波形弹簧试验测试 | 第51-57页 |
5.1 试验目的 | 第51页 |
5.2 试验方案 | 第51页 |
5.3 试验过程 | 第51-52页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5.4.1 圆截面波形弹簧实测结果 | 第52-55页 |
5.4.2 线形波形弹簧测试结果 | 第55-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波形弹簧动力学分析 | 第57-68页 |
6.1 动力学分析概述 | 第57页 |
6.2 波形弹簧的模态分析 | 第57-64页 |
6.2.1 模态分析基础 | 第57-58页 |
6.2.2 圆截面波形弹簧的模态分析 | 第58-61页 |
6.2.3 线形波形弹簧的模态分析 | 第61-64页 |
6.3 波形弹簧谐响应分析 | 第64-67页 |
6.3.1 谐响应分析基础概述 | 第64页 |
6.3.2 圆截面波形弹簧的谐响应分析 | 第64-66页 |
6.3.3 线形波形弹簧谐响应分析 | 第66-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