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理性对待刑事司法活动中的民意

摘要第1-7页
引言第7-8页
一、刑事司法领域中民意的概述第8-11页
 (一) 民意的概念第8-9页
 (二) 民意的特征第9-11页
  1. 复杂性第9页
  2. 易变性第9-10页
  3. 道德性和非理性第10页
  4. 可引导性第10-11页
二、民意对我国的刑事司法活动必然产生影响第11-14页
 (一) 历史基础第11页
 (二) 现实基础第11-14页
  1. 公众对刑事司法活动的关注度提高第12页
  2. 民意介入司法制度途径的存在:司法民主化第12页
  3. 民意影响司法存在可操作空间:司法自由裁量权第12-13页
  4. 人民陪审员制度第13-14页
三、民意对司法活动的影响第14-24页
 (一) 积极影响第14-16页
  1. 有助于正确认定事实,进行合法合理裁判,促进正义实现第14-15页
  2. 有利于监督司法活动,防止司法腐败第15-16页
  3. 有助于对于民众进行生动、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第16页
 (二) 消极影响第16-18页
  1. 可能影响司法机关独立做出裁决第16-17页
  2. 可能导致司法误判,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第17页
  3. 有可能降低司法权威第17-18页
 (三) 民意影响司法活动的典型个案考量第18-20页
  1. 许霆案第18-19页
  2. 邱兴华案第19-20页
 (四) 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第20-24页
  1. 民意的复杂性第20-21页
  2. 公众相对落后的法治观念第21-22页
  3. 信息传递、收集方面的局限性第22-23页
  4. 民意的表达渠道不畅通第23-24页
四、理性对待刑事司法活动中的民意第24-31页
 (一) 要坚持依法独立进行司法活动,不惟民意是之第24-25页
 (二) 要坚持倾听民意、回应民意、引导民意第25-26页
 (三) 要完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活动中的民众参与机制第26-29页
  1. 刑事立法阶段第26-27页
  2. 刑事司法阶段第27-29页
 (四) 要建立健全司法活动中的信息公开机制第29-31页
结语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后记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罪案件处置问题研究--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为视角
下一篇: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