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六价铬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及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第12-13页
        1.1.2 铬对环境与人类的危害作用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风险评价及其作用第14-15页
        1.2.2 重金属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3 吸附作用对六价铬污染地下水风险的研究第17-21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不同吸附因素对六价铬污染地下水风险的影响研究第23-38页
    2.1 铁氧化物对 Cr(VI)污染地下水风险的影响第23-26页
        2.1.1 铁氧化物制备第23页
        2.1.2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1.3 实验结果第24-26页
    2.2 氧化铝对 Cr(VI)污染地下水风险的影响第26-27页
        2.2.1 实验材料第26页
        2.2.2 实验方法第26页
        2.2.3 实验结果第26-27页
    2.3 有机质对 Cr(VI)污染地下水风险的影响第27-29页
        2.3.1 实验材料第27页
        2.3.2 实验方法第27-28页
        2.3.3 实验结果第28-29页
    2.4 pH 对 Cr(VI)污染地下水风险的影响第29-30页
        2.4.1 实验材料第29页
        2.4.2 实验方法第29-30页
        2.4.3 实验结果第30页
    2.5 六价铬浓度对 Cr(VI)污染地下水风险的影响第30-31页
        2.5.1 实验材料第30页
        2.5.2 实验方法第30-31页
        2.5.3 实验结果第31页
    2.6 介质粒径对 Cr(VI)污染地下水风险的影响第31-32页
        2.6.1 实验材料第31页
        2.6.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2.6.3 实验结果第32页
    2.7 其它实验材料第32-33页
    2.8 实验分析方法第33-37页
        2.8.1 六价铬测定第33-34页
        2.8.2 铁铝氧化物测定第34-37页
    2.9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分析及六价铬吸附机理研究第38-45页
    3.1 六价铬吸附特性研究第38-44页
        3.1.1 动力学分析第39-41页
        3.1.2 热力学分析第41页
        3.1.3 土壤中六价铬吸附机理分析第41-44页
    3.2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风险评价研究第45-55页
    4.1 六价铬分配系数的多元回归分析第45-53页
        4.1.1 供试土壤的理化性状第45-46页
        4.1.2 基于 SPSS 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第46-53页
    4.2 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评价第53-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56页
    5.2 建议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62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N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靖宇玄武岩区天然矿泉水可持续利用研究